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政课的重点提升超大城市安全治理能力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善用思政课讲好“民生为大”的三重逻辑以“三维共融”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以“三维共融”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史丽涛 杨苏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关系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到培育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三维共融为抓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

  推动课程体系共融,构建横向打通板块、纵向贯通学段的思政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树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课程目标,要充分尊重课程目标的时限性、具体性、预估性和操作性,横向打通板块,促进各课程要素有机衔接,纵向贯通学段,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层次递进。小学阶段重在增强情感认同、中学阶段重在增强思想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增强政治认同与理论认同。课程内容是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在不同学段各有侧重。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基本行为规范,初中阶段加强法治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高中阶段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阶段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课程活动方式是为传递课程内容所进行的组织和设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活动方式,要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适配,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共振,知识教学与场景教学的同频。

  推动教学体系共融,打造更多大中小学思政“金课”。教学体系是由教学过程的基本知识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体。在推进教学体系共融中,要不断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政治与学理的共融共促中,达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的目的。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只有在政治高度、历史厚度、学术深度、视野广度的融合中不断提高学术含金量,才能达到政治引导这一预期目的。要不断提高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能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虽学段各异、学情有别,但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是最常用也是最管用的方法。要善于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把青少年凝聚起来。要不断提高用问题讲共识的能力。“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增强问题意识,紧贴时代热点、学生疑惑、社会困惑,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答疑解惑、增强共识,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

  推动评价体系共融,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共融评价体系,是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评价标准要基于学术价值、课堂效果、社会影响、实践成果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定,特别要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涵盖知识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表现等内容,要制定颗粒度细、辨识度强的评价标准,真正把“金课”评出来。评价方法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用好专家评审、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等多元评价方法。要结合学段、学情特点,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利用数字孪生学习者的系统反馈,数智赋能教育效果评价,提高评价准确性。评价流程要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纵向贯通上,大中小学间应建立紧密的沟通与联动机制,共同研究和完善评价体系。在横向推进上,评价过程应重视反馈与改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渝北区职业教育中心,本文为重庆市人文社科思政专项:24SKSZ083成果)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