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民生”二字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历程,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力量之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讲好“民生为大”的价值意蕴,要善于借力思政课讲清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把握“理”字,讲好“民生为大”的理论逻辑。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性,讲清楚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始终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回答人民之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善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带领青年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感悟“民生为大”的逻辑意蕴。二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讲清楚人民至上的理论支撑。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思政课要善于从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出发,观照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为民情怀的理论支撑。
紧扣“史”字,讲好“民生为大”的历史逻辑。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阐释“民生为大”的理论内涵需要从泱泱华夏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汲取智慧与营养。一要充分挖掘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思政课要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历史,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等民本思想讲清楚、讲透彻;在实践课堂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关于民本思想的经典故事、历史佳话,组织师生打造艺术大思政课精品项目,定期开展深入校园、深入社区的巡回展演,将“民生为大”的文化精髓进行艺术化呈现、生动化阐释。二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求解放作为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求富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此,思政课要从党百余年的奋斗历史中,讲清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与发展实践,让青年学生感悟党史的磅礴伟力。
聚焦“情”字,讲好“民生为大”的实践逻辑。在晓之以理、诉之于史的基础上,需要动之以情,“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讲好“民生为大”的大情怀。一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品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内化为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百余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二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在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在百余年的伟大征程中,不管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践行和深化人民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活动的根基和源泉。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