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刘冲)4月中旬,南川区发布了2024年下半年“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结果,渝川燃气南川分公司营销部、区民政局殡仪馆等单位名列其中,部分单位负责人因此被约谈。
“截至目前,南川区已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24次、‘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11次。累计开展谈话454人次,暂缓干部提拔13名、免职4名,‘逆向双评’开展以来,南川区群众满意度已上升到93.64%。”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川区探索建立了群众评、大家评等长效机制,用“逆向双评”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评议如何对干部形成压力?南川区为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顽疾,从制度出发开展了评议活动,以具有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职能的200余个科室作为评议对象,每季度评出10个“最难办事科室”。
评议共设置了“冷、懒、推、乱、贪”5项指标,每一项都要求具体化,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可以“对号入座”。比如“冷”就是指对群众感情冷漠,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等。
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评议结果直接与科室干部职工“面子”“帽子”“票子”挂钩。“丢面子”即评议前10科室位次及主要问题将曝光,“丢帽子”则是相关部门负责人将面临约谈、免职等惩罚,“丢票子”则意味着评议结果与单位绩效奖金等直接挂钩。
例如,近年来南川区民政局殡仪馆多次评议均进入“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前10位,殡仪馆负责人被约谈后表示,今年他们将针对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相关用品溢价问题作出整改,争取早日摘掉“帽子”。
“整改结果满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差”机制最终将由服务对象和群众“打分”,评议结束后,相关部门还将组织明察暗访,确保问题得到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