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表彰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获奖者重庆携手毗邻省份协同制定多部地方性法规开了21年出租车,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 为群众节约就医费2.54亿元不“评优”反“评差” 南川推动干部作风转变重庆国际商事法庭成立5月1日起,重庆正式进入汛期国网重庆信通:科技赋能强化电网监控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重庆携手毗邻省份协同制定多部地方性法规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在新区,我们只分上下游,不分川和渝。哪边政策好,我们就可以申报哪边的。”作为最早入驻川渝高竹新区的企业之一,四川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罗辉日前说。

  这是川渝两地加快区域协同立法、共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

  去年7月,“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分别在四川省、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获表决通过,意味着川渝高竹新区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

  该决定推动实现广安市、渝北区“同城共管”“同城共育”“同城共享”,率先建立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体系,集成招商政策“黄金30条”,签约重大项目58个、协议引资206.6亿元,打通政务服务、税费征管、公检法司、医保社保、水电气讯等领域办事服务通道,初步形成8大类100项“高竹特色”改革典型经验。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探索推进与四川、湖北等毗邻省份的地方协同立法实践,制定出台了一大批协同立法工作标志性成果。

  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川渝两地的人大常委会协同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培育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协同推动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依法加强嘉陵江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协同立法尝试,联合制定船舶污染防治条例。

  今年初,重庆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计划公布。围绕区域协同立法,我市将持续加强与四川、贵州、陕西等省份的沟通协调,与四川协同推进养老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的立法,与贵州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水路运输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等的立法,与四川、陕西、甘肃协同推进古蜀道保护条例立法。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