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重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要做到“四个坚持”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严明纪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多措并举推动重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樊自甫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再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要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进生产力三要素能级跃迁。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源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针对劳动者,要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加快引进具有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引导市内高校大力培养“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针对劳动资料,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物质条件。针对劳动对象,要深化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数据服务商,进一步放大数据要素的价值。

  加快实施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科技创新“1458”工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整合市内创新资源,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智能计算、空间互联网以及智能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重大研发平台,积极开展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二是健全“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创新链,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三是引导市内高校推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与工程、材料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学科交叉增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能力,加快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

  协同推进未来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在产业迭代升级上下功夫,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初创企业不断涌现的企业梯队,加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二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布局量子信息、元宇宙、脑机接口、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三农”大数据平台、在线服务平台等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降低准入门槛,构建国企、民企身份对等的公平竞争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二是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于担当的创新氛围。三是加快建立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制度,加速释放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四是加快实施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建立跨行政区产业发展利益分享制度,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和要素市场协同,持续推进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城乡循环流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系民进会员、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教授,本文为重庆市科协智库调研重点课题成果)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