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朋友圈“晒”多彩假期携手打造“甜甜虎”育人品牌中冶建工:坚持科技创新 打造精品工程南川头渡镇 擦亮“178”环线金字招牌 绘就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

 

中冶建工:坚持科技创新 打造精品工程

——解读重庆创新工坊项目获评“特等成果”的创新管理密码


  近日,中冶建工承建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一期标准厂房(创新工坊)项目,凭借工业化建造与数字化管理的深度融合,成功摘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25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特等成果”。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及重庆市级重点工程,创新工坊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77万平方米,采用EPC总承包“交钥匙”模式,已于2023年3月提前88天竣工。项目现已吸引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研究院入驻,成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的核心载体。

  成功摘得“特等成果”的创新管理密码,核心在于创新构建并实践了“精技术革新、精绿色实践、精团队协作”的“三精管理”体系,其背后则是一场关于建筑行业如何以科技破局、以绿色赋能、以管理提效的深刻变革。

  破局 数字孪生攻克“三超”两大险峰

  项目伊始,12米超高层高、13米超大柱跨、30kN/㎡超重荷载构成的“三超”空间(支撑面积达9.8万平方米),以及超4.16万平方米大面积环保型充气芯模楼盖与超6万平方米大面积金属保温一体板的精度控制两大难题,便成为横亘在团队面前的技术险峰。

  中冶建工以BIM+智慧工地系统为核心引擎,构建了覆盖设计、施工、运维的全周期数字孪生模型。技术团队通过BIM技术对超高、大跨、重载的高支模体系进行精确建模与受力模拟,优化支撑作业方式,将安全风险可视化、可控化。同时,无人机空中巡检与AI智能风险预警系统无缝联动,确保安全隐患快速识别和响应处置,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管控目标。

  这套数字系统更是工期效率的加速器:中冶建工依托BIM模型实施“倒排工期+责任矩阵”管理,结合日纠偏机制,将总工期细化至日计划节点,为最终提前88天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革新 绿色科技与智能建造深度融合

  在创新工坊项目,绿色与智慧并非标签,而是融入建造血脉的实践基因。项目将绿色循环理念贯穿始终:屋面采用TPO防水卷材及种植绿化,结合海绵城市设计,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率高达85%;建筑垃圾回收处理率超90%,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重复利用率达85%,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冲击;创新采用光伏板为临建设施供电,践行低碳建造理念。

  在核心技术突破上,项目自主研发的“大面积环保型充气芯模空心楼盖技术”,成功解决了4.16万平方米施工中芯模定位、抗浮及回收难题,实现芯模回收率95%,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并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国家级工法。

  智慧工地平台的深度集成应用,涵盖了环境监控、实名制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助力项目获评重庆市三星级智慧工地和省部级扬尘控制示范工地。

  协同 模块化组织与精益管理驱动效能跃升

  面对单层面积超1.1万平方米、多专业深度交叉的复杂局面,中冶建工创新推行“空间立体交叉、工序无缝衔接”的高效建造模式。创新应用工序穿插法与模块化施工组织,实现工厂预制与现场拼装的无缝对接,形成“空间占满、时间不断”的建造流。

  为确保工程品质,项目严格质量管控,实现混凝土结构垂直度偏差≤3毫米、地坪平整度误差≤2毫米的精度,助力项目斩获“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和“全国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质量成果奖”。

  项目推行“班组竞赛+月度排名”的精益管理机制,结合奖惩激励与技术交底,有效缩短团队磨合期,提升工艺精度与效率。人脸识别+GPS定位的双验证实名制系统,将考勤准确率提升至99.6%;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则通过专职网格员覆盖所有作业面,达成了安全培训覆盖率10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控目标,项目因此获评“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标杆 EPC总承包的智能建造范式

  创新工坊项目的成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建造EPC项目管理样本。该项目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通过地坪换填、桩基优化、膨胀加强带一次成型等设计优化,结合精细化管理手段,最终实现了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贯穿全生命周期的BIM数字孪生模型,不仅从源头化解了管线碰撞、减少了设计变更,更直接服务于后期智慧运维,为园区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项目形成的“技术标准化、管控智慧化、资源循环化”管理体系,成为EPC总承包管理的标杆范式。其卓越表现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15项,充分彰显了项目的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

  “创新工坊项目的实践,是我们探索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步。”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深化BIM数字孪生与物联网、5G、AI的集成应用,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自主决策’的全周期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质量安全隐患实时预警、资源调度全过程智能优化。”

  这座矗立于两江新区的建筑,不仅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更成为行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灯塔——它证明,当匠心遇见算法,当水泥遇上代码,建筑工地也能蜕变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未来,中冶建工将深刻践行“创新驱动、效率优先、品质坚守、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更多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中冶建工方案”。

  王俊卓 孙晋辰 余明浩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