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急在分秒,救在身边”公益培训 |
![]() |
机器人手术 |
春风拂过巴渝大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正以高质量发展之笔绘就守护生命的新图景。这家矗立濑溪河畔的“三甲”医院,通过科研创新、服务升级、智慧赋能并驾齐驱,用一组组民生数据、一个个鲜活故事书写着新时代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智创医疗
实现精准医疗科技突围
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精准操作的机械臂间,在3.0T核磁共振的成像矩阵里,医疗质量跃升行动正迸发创新活力。胸心外科团队创下超百例机器人手术记录,患者住院周期压缩30%,医疗费用较一线城市降低20%;创伤急救中心打造“黄金一小时”生命通道,成功抢救327例严重创伤患者;3D打印种植牙技术让缺牙患者实现“晨种暮食”的诊疗奇迹。当“睡眠式检查”覆盖2.1万例胃肠镜诊疗,当急性心梗救治时间压缩至53分钟,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双螺旋正重构医疗服务DNA。
在重医附属大足医院中心实验室的荧光显微镜下,科研创新的基因图谱正徐徐展开。医院全年斩获85项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挺进学科前沿,31篇SCI论文登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等国际舞台。学科群建设呈现“雁阵效应”,急危重症感染与器官损伤精准诊疗、肿瘤内分泌两大团队入选“学科登峰计划”,中医科更以中西医协同创新荣膺市级旗舰科室。GCP领域的突破与7项专利授权,印证着从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坚实步伐。
暖心服务
让智慧医疗更有“温度”
在该院门诊大厅的智能导航屏闪烁着民生温度,这里正演绎着“指尖上的医疗革命”。患者通过手机即可完成20余项诊疗流程,候诊时间缩短40%;特别设立的“老人爱心服务专区”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流程陪诊,午间门诊、分时段预约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当远程心电中心完成1.2万例动态监测,“数字惠民”正重新定义医患关系。
“现在到医院来看病,明显感受到就医服务更贴心、就医感受更暖心、就医过程更省心,医院就应该办成我们老百姓喜欢的样子。”4月18日,刚办完出院手续、家住大足邮亭镇的刘开明说。
在重医附属大足医院,“康宁爱心志愿者之家”的黄色马甲已成为穿梭在乡间的流动生命线。232场义诊行走4.57万公里,17.36万份健康手册点亮村民防病意识;“急在分秒,救在身边”项目培育2.1万名急救“第一响应人”;“光明守护计划”为1.8万师生筑起视力防线。从养老院的节日健康礼包,到校园心理减压课堂,医者仁心已超越医院围墙,在城乡每个角落播撒健康火种。
特别是该院积极开展的“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犹如冬日暖阳,为每一位渴望关怀的老人送去了温暖和希望。“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举措,不仅切实给这些老人送去了帮助,更体现了南丁格尔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准和无私奉献精神。”护理部主任张昌碧表示,团队将始终如一地秉承初心,以满腔的爱心、无尽的耐心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为老人们精心打造一张细密的健康守护网,在爱与专业的守护下,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夕阳下的温暖之美,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深切关怀。
荣誉征程
“三甲”复评开启医院新蓝图
2024年的“三甲”复评不仅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护理教学评估获专家好评,儿童用药矫味技术捧回创新大奖,全国病例大赛折桂彰显临床实力。正如医院党委书记石山所言:“我们要让优质医疗如濑溪河水润泽万家。随着‘攀登行动’‘十项行动’全面推进,医院正以更璀璨的光芒,照亮区域百姓的健康之路。”
从基因测序实验室到5G急救车,从山村义诊点到达芬奇手术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用科技创新回答时代之问,以人文情怀诠释医者初心。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这艘医疗旗舰正乘风破浪,向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医疗中心”“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目标全速前进,让“有病可医、有病能医”的承诺植根在渝西大地的百姓心中。
马太超 吕红亮 周丹 图片由重医附属大足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