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学院校园风貌 |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全国教育大会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描绘了路线图,确定了任务书。
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办学愿景,重庆工程学院在“一融双高”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具有重工辨识度的民办高校“大党建”工作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推动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多年来,学校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深耕,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信息技术,学用融合”的专业特色、“学做一体,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特色,走出了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发展之路。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作为一所在行业迭代、产业升级过程中应势而生、顺势而进、乘势而上的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根植在重庆工程学院的办学基因中。
在学校看来,产教融合意味着教育、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如何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真正“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重庆工程学院一直在探索。
校企合作走深,产教融合走实。重庆工程学院通过产学研机构共建、产(行)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与深信服、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重庆正大软件集团、北京关键科技、四方新材等知名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学院突出“实践导向、理实并重”师资特色,建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校企合作基地,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或挂职锻炼;建强行业专家队伍,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作用,让学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形成双向循环提升。在校内和企业合作建有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近20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企业和真实项目入驻各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此外,学校与行业领域里的代表性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共建校内研发基地、产业基地,投资和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和相关专业开展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校企合作,和校外企业开展岗位实习基地建设合作,进一步凸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例如,重庆工程学院与中电普华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共建数智能源科技(产业)学院。当前,近百名学院学生在该公司实习,中电普华还为学校大四毕业生带来了70余个IT类岗位。该项目是重庆工程学院作为重庆市软件人才“超级工厂”牵头单位落实IT人才培养、服务“满天星”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彰显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高招、真招、实招。
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有智能建造及建筑新材料产业学院、智慧农业产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培养适应未来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质量承办全国移动通信产教融合共同体信息通信教学实验平台创新设计开发研讨论坛,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上游数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让人才满意度不断提升。
突出信息技术
学用融合擦亮专业特色
近年来,学校新增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工程、电影制作、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等专业,专业设置紧紧围绕服务重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学校以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交叉融合为思路推动学科专业迭代升级,面向重庆“满天星”行动计划、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链需求,以软件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为载体,高标准建设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制造等28个专业,稳定构筑起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打开重庆工程学院专业发展脉络图,不难看出学校在专业布局上的果断与前瞻视野。近年来,伴随着我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数字重庆建设的步伐,学校以“信息技术类专业+行业应用,非信息技术类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为专业建设思路,信息类专业结合自身优势,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非信息类专业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改造传统专业。教学实践中,按“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进行模块化设计,注重实践应用模块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按照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把学用融合的教学要求贯穿全过程落到教学实际中。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突出优势特色,对专业结构实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擦亮学校“信息技术,学用融合”专业特色。
学校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软件工程学科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学校创新创业园今年又被重庆市教委认定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并成功入选第一批重庆市巴南区软件产业园(星程座)名单。
做实“学做一体”
学以致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重庆工程学院学子与来自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全国各地667所高校的选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10月,学校又在第4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区域赛斩获铜牌。
荣誉见证实力。亮眼成绩背后,正是学校“学做一体,学以致用”人才培养特色的生动体现。
学校深度剖析应用型高校存在的培养计划内容扁平化、课程体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校内外衔接合作不足等问题,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做一体,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特色,破解高校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足的困局。
多年以来,学校以OBE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并不断加强“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即努力实现“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高、学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2个能力,抓实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应用创新3个环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强师资队伍、丰富资源平台、完善培养机制4大举措。
从学校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探索中可见一斑:学院创建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于一体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综合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中引进来自企业的真实商业项目,开展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真题真做”行动,确保以真实项目训练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及学术素养。
通过将真实案例融入理论(或课堂)教学、将真实项目融入实训教学、将真实岗位融入实践教学、将OBE教育理念融入全过程教学,让学生真正实现“学做一体”,达到“学以致用”。
近三年来,重庆工程学院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获32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陈长虹 张业平 图片由重庆工程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