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 幸福“城”长 “万”象更新

 

万州 幸福“城”长 “万”象更新


  一江两岸日新月异,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摄/侯本艳

  美化长江消落带,滩涂变花园 摄/侯本艳

  万州周家坝社区的楼栋长们时常在小区巡逻,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摄/付作侨

  核心提示

  万川毕汇处,有城名万州。

  高峡平湖大城崛起,千载风情烟火兴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万州这座底蕴深厚的山水之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城市环境逐绿前行,城市品质活力提升,城市内外兼修,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座魅力城市已风采卓然地屹立在长江之滨。

  生态之城 绿色画卷

  两岸青山千峰竞簇,一江平湖万顷翠绿,大自然给万州独特的山水禀赋,万州未曾辜负。

  三峡蓄水后,长江在万州过境流程80.4公里,高峡出平湖,形成库体水面达100平方公里,还有21条次级河流。如何保护好这一江碧水?这是时代赋予万州的考卷。

  为此,万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统筹推进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三水共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累计建成污水管网2060公里,整治农村黑臭水体33条,完成393个长江入河口排污整改;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2座,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环境保护成效斐然,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主要次级河流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100%。

  江水起落,潮来潮往,形成大面积的江边消落带。面对这一世界生态难题,万州根据消落带的形成和演替规律,通过自然修复与人为治理同步进行,采用中山杉、垂柳、水桦、狗牙根、中华蚊母等耐水淹植物和三角梅等耐贫瘠土壤的植物美化消落带,成就了消落带的勃发绿意。

  为系统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治理,构建长江生态廊道,在长江干流突出绿化带、缓冲带、消落带、清洁江水带“四带”建设,在次级支流实施全域治理,先后完成10余个长江植被恢复项目、3期长江防护林工程。目前,万州长江两岸第一层山脊线内所有坡地已消除了绿化“断带”和“天窗”,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4%,湿地保护率达78%。

  与此同时,万州将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先后实施了万一中至驸马片区、密溪沟至长江四桥、滨江环湖北岸、音乐广场节点、北滨公园以及武陵、新乡、黄柏等消落带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南北两岸库岸整治,创造性地将消落带变成景观带。

  对城市裸露的坡坎崖壁,万州想方设法开启城市“疤痕”的“美颜”之路,将坡坎区域分为“挂毯”区、绿化区、背景区,以乔、灌、草、花相结合,绿化美化坡坎崖158.89万平方米,让“灰空间”变成了“绿色墙”。

  如今的万州,春来滨江环湖百万株三角梅长久盛放,夏季一江两岸野花花海灿烂如阿勒泰,秋冬中山杉变身水上彩林,一年四季五彩生辉,成为长江边令人向往的生态名片。红嘴鸥、白鹭已经成为万州的常客。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也翩翩来栖。

  高峡平湖,山清水秀,鱼翔浅底,鹤舞长江,长江生态廊道姿容清丽,绿意盎然。

  宜居之城 近悦远来

  “如今出门就可以逛公园,阳台一望就是景区,百姓的幸福指数正节节攀升。”家住一品江南小区的市民徐先中说,他在家里就能欣赏环湖美景,出门就是南山公园、南滨公园、“三生有幸”广场、樱花渡体育公园等景点,诗和远方成为现实生活,这在他年轻时难以想象的。

  时代的力量,推动万州发力生长,“城”大十八变。

  三峡移民建设,万州新城崛起,天城、五桥、龙宝各片区奋发争先,拉开大城骨架。依九山、拥大江的万州,大手笔建成了25公里城市滨江内环,在滨水核心区域建设了3000亩的公园广场、公共建筑、健身长廊和亲水休闲空间,形成“玉带串珠”的滨水开敞空间。通过精心打造滨江环湖区域水带、彩带、消落带、建筑带、山体绿带,城市客厅美轮美奂。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万州立足Ⅱ型大城市格局,不断北拓、南进,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北部以高铁片区为核心,城市路网、生态河堤、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南部发挥新田港带动作用,做强南部产业集群,形成交通物流大汇聚,产业融合大发展。万州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110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109.77万人;“一廊三核六组团”的空间布局初见雏形,城市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人文之城正快速崛起。

  宜居之城,首先是畅通之城。

  宽阔平坦的高梁入城大道,让东北部乡镇快速汇入主城发展车道。快捷通畅的长岭入城大道,进一步改善五桥片区进出城拥堵问题。龙溪大道作为连接城区与高铁北站的快速通道,使万州这座江边之城,真正进入了“高速时代”。都历山隧道,让江南片区和高铁片区距离缩短至5分钟距离。

  宜居之城,必须是美丽之城。

  近年来,万州突出滨水城市特色,向江畔延续城市绿楔,将山水形态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以25公里滨江生态为基础,全力实施滨江环湖景观带建设项目,音乐广场、樱花渡、白鹭湾、十七码头、北滨公园相继建成。它们既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又展示着万州的飞速发展,成为万州人民引以为傲的城市客厅。

  宜居之城,还得是品质之城。

  近年来,万州通过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打好三峡教育牌、健康牌、文化牌,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优质高中教育,高水平建设三峡国际健康城、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三峡文化艺术中心,推动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探索跨区域的疾病预防、治疗、控制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健全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机制,增强公共服务辐射带动能力,让周边共享优质公共服务。

  城市山水交融、情景相生;居住出则繁华,入则宁静;生活便捷方便,保障充足……全要素构筑起万州和谐宜居的城市风貌。

  择一人终老,选一城定居,万州正成为近悦远来的美好之城。

  烟火之城 生机盎然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万州,烟火气早已融入城市生活的一日三餐,荡漾在每一条大街小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天生城文旅街区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烤鱼香气。炭火慢慢煨,汤汁咕嘟响,麻辣、泡椒、豆豉、蒜香、渣海椒……各种各样的烤鱼口味勾人味蕾。融美食与文化于一体的天生城,热气腾腾、古色古香、食客满座、游客蜂拥,以“吃、喝、玩、游、购、住”的文商旅融合模式,已然成为万州烟火气的新地标。

  万州,唤醒了一条条百年老街、沧桑小巷,旧貌换新颜。

  从万达金街背后拾级而上进入望江路、自力巷,迎面围墙灰瓦白壁,水墨壁画装饰其间,画上是每个老万州人熟悉的景象:南门口、汽车轮渡、沙嘴河坝、沱口码头、杨家街口、水井湾、三元宫……从双桅船、吊脚楼的古码头到汽车轮渡、游轮往来的港口城市,万州历史跃然墙壁之上。小巷路面、花坛整修一新,两侧门店都改造成了青瓦屋檐,古色古香的灯笼悬挂廊下,手工艺人打造的竹器竹筒,老式剃头铺子充满怀旧气息,新开的礼服定制工作室、女装自拍馆、饰品店、烘焙定制、甜品店又为它增添了时尚气息。黄葛树下,居民们摆龙门阵,家长里短,咸淡自适,一派安宁景象。

  吉祥街、万县面馆、何家沟、诗酒小巷、五间桥……一条条小巷在城市更新中旧貌换新颜,流年暗转,烟火气悄然回归。

  为了护住这烟火气,万州布点了196个食品摊贩疏导区,以最具人情味的温度,让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肉蔬果瓜进一步贴近人们的生活。

  家门口的小摊区,在万州共有足足196个。这座城市建得下高楼长街,也容得下市井小摊。

  人声鼎沸,烟火氤氲,人生的百般滋味,就在这便利、包容、温暖的氛围里化作两个字:生活。

  和美之城 幸福满满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是人,人心安之,城才能兴旺。

  人和城市的和美相生,硬件是基础。

  万州的宗旨就一个:人在哪里,城市更新就在哪里。因此,人口最稠密的万州老城,从不曾落后于时代。

  万州区枇杷坪富祥小区,一个有17栋楼、1300多户居民的老移民小区。曾经,这里线路老化严重,乱搭乱建现象突出,车辆停放无序,游摊占道经营,无障碍设施缺失,每天都有鸡飞狗跳的纠纷在小区上演。

  而今,这里面貌焕然一新。平整的沥青路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生机盎然的各类绿植、完善的文体健身设施、新修的凉亭座椅,让小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也让小区居民幸福感满满。

  最令老居民吴文英等人感动的是小区的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通过安装电梯、增设盲道、轮椅坡道,完善棋牌娱乐设施和体育健身设施,新增凉亭、座椅,让这个人口老龄化的小区获得感满满。

  富祥小区只是一个缩影。

  万州区老旧小区改造自2020年启动,至2023年已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2个,改造建筑面积约98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万余户。工作模式获得市住房城乡建委通报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其中富祥小区被确定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项目联系点。

  人与城市的和美相生,管理是灵魂。

  作为一个城市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106万人的城市,万州的基层社会治理从来不是易事。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万州区创新推出的“五长制”卓有成效。

  什么是“五长制”?即以楼栋为最小单元,将城区划分为334个片区、868个网格、9894个楼栋,设置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物业长,让关口前移、力量前置,治理触角伸得更长,末端防控网络织得更密,基层治理更加井然有序。

  改造老旧小区,创新“五长制”,让更多市民有收获、有参与,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贯穿在城市的每条大街小巷、社区楼院,这座城市怎么能不元气满满、幸福安康?

  应艳丽 别玥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