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超声“刀”隔空打“瘤” 让中国原创领跑世界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

蒋建新、王智彪获科技突出贡献奖 

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完整获奖名单 扫一扫 就看到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彭宇)8月19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上,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新和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荣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芳炔多官能化研究及应用等24项科技成果荣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桥梁内在病害磁学诊断新技术等7项科技成果荣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星地多域融合智联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7项科技成果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长安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荣获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田村幸雄、洪承镐两名外国专家荣获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据介绍,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此次荣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蒋建新院士长期致力于创伤与野战外科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军队“2110”工程和“双重学科”建设项目,显著提升了多发伤、复合伤为代表的危重伤救治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有力提升了我市科技创新辨识度。

  王智彪教授长期致力于原创医疗设备研制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业标准和临床指南制定的全链条创新,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研发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系列化设备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32个国家和地区,取得46个国家市场准入,治疗相关患者超28万例,培训国内外该领域临床操作医生3500余名。

  “此次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突出了科技奖励的‘含金量’。”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度接收提名项目652项,较2021年度、2022年度增幅均超过12%;获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计划项目支持比例持续提高,增幅5.9%;获奖项目紧密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领域需求,一等奖获奖项目近三年新增销售和技术交易推广收入1600.1亿元,新增税收84.2亿元,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及重点产业融合。获奖项目中,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相关项目70项,占比71.4%;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关项目62项,占比63.2%,有力推动创新主体聚焦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

  同时,突出企业主体与产学研创新。获奖项目中,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作为完成单位分别占比45.1%、43.2%、11.7%,我市企业牵头和参与项目占比超50%,充分反映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地位日益明显。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占比达到56%。

  “从获奖项目中还可以发现,我市单位与市外单位合作日益加强,合作项目占比超68%,其中与四川省合作25项,反映出川渝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的持续增强。”该负责人表示。

  此外,此次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更加突出人才贡献和青年人才创新。记者了解到,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中,4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644人,占比67.8%;第一完成人为4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57人,占比58.1%,表明青年人才逐步成为引领我市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奖励的激励引导作用,持续优化奖励结构,增加奖励数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充分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好科技奖励“指挥棒”,引导创新主体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开展创新研究,催生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用好科技奖励结果,深化成果转化服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