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民生为大,着力改革创新,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系统谋划全局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始终。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立足现实、注重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紧扣主题主线。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用好“理论快递”“小院讲堂”等平台载体,推深做实“六讲”品牌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大局大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这一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总纲领总遵循,找准方向定位,加强系统谋划,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主责主业。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突出文化强市工作目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强化创新创造。靶向施策,创新方式方法,迭代升级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注重实干实效。立足利民惠民办好民生实事,清单化、体系化、事项化扎实推进,赛马比拼、唯实争先,以钉钉子精神让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效。
坚持以文化人,持续深化文明培育。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市民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升文明素养。以红岩文化为核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红岩精神植根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是最具重庆辨识度的人文精神标识。深入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抓实“红岩思政”品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城市精神为内涵,彰显城市特色风貌。“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深入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特有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弘扬“重庆城市精神”,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发挥传承文脉、引领未来的作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家校社协同推进,建强用好市未成年人劳动教育联盟、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等载体机制,提档升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争做最美重庆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最美重庆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身边好人系列评选,深化“凡人微光”“‘重庆好人’乡村公益行”等主题宣传,健全完善先进典型培育选树、礼遇关爱、宣传推广等制度机制,营造人人争做良好道德风尚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推动者的浓厚社会氛围。
坚持成风化俗,提质增效文明实践。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在哪里。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广大群众自觉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深入开展“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社会文明风尚是一座城市的面貌和气质,是城市发展阶段和内涵特质的外在表现。统筹社会风气建设与家风、校风、行风、民风、乡风建设一体推进,实施“文明节俭”“奋斗有我”“诚实守信”“健康娱乐”“渝见有礼”五大行动,春风化雨、成风化俗。探索打造川渝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川渝两地山水相依、文脉相通、人文相亲,要深化川渝两地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交流合作,建立共商共议、共建共用、共培共育、共树共创“四大机制”。开展“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好毗邻30个区县(市)的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建设好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东北渝北和川东北渝东北等4条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切实抓好“数字赋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按照数字重庆建设的要求创造性地推进数字文化和数字文明建设。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运用数字化理念、思路、方法、手段,推进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文明创建”板块跑道建设,流程再造、多跨协同、一体贯通、闭环管理,实现“大综合一体化”,不断提升实战实效能力。
坚持服务发展,提档升级文明创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服务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职责所在。强化任务导向,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坚持法治化、规范化、数字化、无感化、常态化,切实改进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民呼我为,办好民生实事。立足解决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文明创建与办好民生实事相统一、相协调。深入推进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让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倡导广大市民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养,让城市有礼、有序、有爱、有感,共同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德法兼治,强化文明执法。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德法相伴 文明相随”行政执法实践,大力开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法治手段纠治不文明行为。系统推进,统筹“五大创建”。坚持全市一盘棋,合理布局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改革文明创建机制,充分发挥9个全国文明城区(县)、16个提名城区(县)示范引领作用。改进文明创建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运动式”创建,防止创建扰民。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建。加快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体制机制变革重塑为重点,构建思想共育、新风共树、服务共享、治理共建、资源共联“五大新格局”,形成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