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卖完的面包去哪儿了数字赋能 “酉阳800”走向大市场重庆向柳州螺蛳粉学什么超燃!45支机甲队伍开战3年坚持迎来3亿元投资

 

没卖完的面包去哪儿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实习生 李佳娱


  市民吴女士是个忠实的“面包党”,几乎每天都要光顾不同的面包店。“有时候晚上临近关门去买,看到门店把没卖完的面包处理掉,太可惜了。”她说,商家为了保持面包新鲜度能够理解,但面包价格也不便宜,就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吗?

  没卖完的面包去哪儿了?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对临期未售出面包报损处理是行业规则

  “每天现做”“只售当日”……市场上,追求新鲜成为越来越多烘焙商家招揽顾客的招牌。

  3月18日晚上8点过,光环购物中心“奈雪的茶”门店里,面包架上还有数个待售面包。店员告诉记者,晚上7点后全场蛋糕面包买二送一,但“如果实在卖不完就扔掉。”

  晚上9点过,临近打烊,“沁园”上海时光店店员将一袋临期面包放入回收筐里。店员说,他们是加盟店,每天都会把临期面包收纳到一起,等公司送货时集中回收:“不敢随便扔,怕有人捡来吃了出问题。”

  3月19日上午,“唐糕祖”三峡广场店,现烤的酥饼刚出炉,引得不少市民购买。记者联系上重庆唐糕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他介绍,“唐糕祖”在重庆有40家左右直营店和加盟店,推出的产品80%在店内烤制,实行卖多少烤多少,即便当天有余留,第二天上午也可卖完。对于实在未售出的糕点,或打折,或送给饲料厂加工为鱼饲料。

  业内人士表示,对临期未售出的面包进行报损处理是行业规则。报损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回厂再利用,转化为饲料;另一种是悄悄扔掉。

  预售、开盲盒、赠送会员,“花式”处理临期面包

  预售、开盲盒、赠送会员……记者了解到,为减少食品浪费,一些面包店采取“花式”处理方法。

  “我们的烘焙品以预订为主,按需定制,几乎不会有多余的产出。”“天王面包”创始人、“嗒普面包社”联合主理人李靖介绍,从2017年“天王面包”进入市场后,就根据微信小程序的订单来决定生产量,额外预留一部分可控的“过剩”来满足临时订单。

  李靖说,如仍有当日滞销面包,他们会在小程序“米粒盒子”上卖“面包盲盒”,以4-6折的价格清库存:“这种方式很受门店附近的年轻人欢迎。”

  位于江与城的“菜篮子面包”是一家经营不到一年的社区店。主理人韩雪的方法是:每天晚上8点开放小程序预订,另保留30%供给线下客人。作为一家社区面包店的“后起之秀”,韩雪每天生产200-300个面包,如有零星剩余,则赠送给附近的精准会员。

  在位于光环购物中心的“蒲公英万物共存面包店”,店员表示,没卖完的面包会作为免费福利发放给员工,进行内部“消化”。

  建议引入智慧销售系统、小份包装,减少浪费

  “烘焙行业产量与销售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出现余量食物十分常见,每日5%左右的报损率是健康的。”重庆市糖果糕点行业协会会长任世兵表示,他们正在会员单位中加大宣传,推广科学管理,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来预测消费需求,从而避免盲目生产和过度生产。

  重庆大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就引入了智慧销售系统,根据近期销量、季节、气候、节假日等因素预判出货量。引入系统以来,“大师傅”60余家门店的报损率从6%降到2%左右。

  有些吐司店只有大包装,不提供小分量的选择,人口少的家庭很难在保鲜期内全部吃完,市民李女士建议面包店推出小份、中份包装。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谭志雄认为,相比国外较为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内临期商品处理及临期市场发展缓慢。他建议,分类建立临期商品集聚地,便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打通临期商品处置各环节堵点,推动临期商品及时下架、集中管理、即刻处理。持续探索“面包盲盒”等临期商品处理的新场景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推进临期商品处理,提高临期商品资源配置和交易效率。

  同时,行业协会、相关企业还可加强与社会福利机构、慈善机构等组织对接,将临期商品尽可能用于帮助低收入群体,让临期商品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