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周建庭,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研究大跨拱桥结构行为与性能控制,领衔的“桥梁状态感知与先进维护”创新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甘坐“冷板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标志性成果。
近日,谈到如何为“3万亿后重庆再出发”贡献高校力量,周建庭表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时代产业发展的变革,为高质量创新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周建庭认为,重庆站上“3万亿”台阶后,一要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续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覆盖面,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城市路网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补短板”;二要进一步激发消费欲望、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丰富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持续激发消费潜能;三要继续提升净出口的拉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壮大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重庆造”,提升重庆出口产品竞争力。
“‘3万亿后重庆再出发’,说到底是高质量创新发展再出发。”在周建庭看来,高校科研团队必须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重要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多研究成果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他认为,首先要搭建人才梯队,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搭建阶梯化人才团队体系,让更多的年轻人勇挑大梁,培育出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拔尖人才。
其次,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原始创新突破。高校科研团队要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开展源头创新基础科学的研究,实现对原始重大创新成果的突破与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移和应用,突破产业发展桎梏;要瞄准前沿,做好技术储备,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的有组织科研攻关,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最后,要掌握核心科技,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核心科技求不到,也买不到,创新的科技成果是十年磨一剑取得的,不是跟风就能轻松获得的。高校要鼓励科研人员坚持问题导向,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国家的战略需求,通过长期的累积和实践探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标志性成果。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