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担当作为 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双城经济圈18条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重庆将组建一批产教联合体重庆部署17项重点工作推深做实林长制九龙坡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建设“今晚不睡也要抢通道路,保证明天娃娃上学”垫江县链式招商做大阀门产业

巫山遭遇持续暴雨,干群合力抗洪抢险 

“今晚不睡也要抢通道路,保证明天娃娃上学”

本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记者 刘翰书


  9月24日,巫山县三溪乡桂坪村,村民正在清理垮塌在主干道上的巨石。经过一天的奋战,三溪乡通往骡坪镇的主干道终于被抢通。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9月24日傍晚,巫山县三溪乡三溪村锁喉洞河和天池河交汇处,三溪村党支部书记龙柏健和20余位村民已奋战了一整天,早已饥肠辘辘。

  9月20日以来,巫山遭遇持续暴雨天气。三溪乡是巫山县25个受灾乡镇中灾情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多条道路发生塌方、泥石流,阻断道路40余处。

  从23日清晨开始,龙柏健等各村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奋战,全力清理滑坡点,尽快抢通受损道路和管网。

  三溪村 洪水泥石流中持续奋战

  9月23日夜,锁喉洞河畔陡坡山发生滑坡,近300立方米泥石流阻断了三溪村通往团包村的村道。

  一大早,沿水管巡查的龙柏健就发现了滑坡点,“路被泥石流阻断了,村里的饮用水管被打烂完了。”

  很快,得知消息的村民带着锄头、铁锹等工具陆续赶来抢险排危。“村干部加上村民,有20多人。”在龙柏健的指挥调度下,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抢险救灾。而不停歇的降雨,加大了清理的难度。

  “一大早就赶过来,鞋子也没换。”村民张国荣脚穿一双新买的运动鞋,满身泥泞,“顾不上鞋子了。”

  村民范兴翠浑身已湿透,嘴唇冻得有些发白,却依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要早点抢通,把水管接上,要不水都喝不上。”

  到24日傍晚6点过,劳累一天的村民饥肠辘辘,龙柏健找人带来了几袋月饼,村民们简单充饥后继续抢险。

  桂坪村 用“笨”办法凿烂巨石

  24日晚上7点左右,三溪乡通往骡坪镇的主干道终于被抢通。

  此时,三溪乡桂坪村村民徐忠福、冉树军等人才发现,手臂已酸痛发麻。

  当天上午9点左右,村民唐永喜忽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感觉房屋都晃了几晃,不晓得哪点垮了。”

  原来,连日雨水冲刷下,距唐永喜家约100米处,路旁的两块巨石垮塌,砸在了路中间,将三溪乡通往骡坪镇的主干道完全阻断。

  “每块都有10吨左右,巨石垮塌还带下了一些泥石流。”闻讯赶来的桂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忠宪看着两块巨石愁眉不展,既没有大型起吊设备,也缺少切割工具,如何才能尽快清理两块巨石呢?

  此外,距巨石垮塌处不远,还有一处桂坪村地质灾害监测点,“一直下雨,如果监测点那里再发生滑坡,那问题就更严重。”

  就在徐忠宪到处打电话联系、想办法时,徐忠富、冉树军、冉树奎、冉绍润、冉绍春、唐永喜几位村民带着撬杠等工具赶到现场。

  没有电动工具,石匠出身的徐忠富想出来一个“笨”办法,“我用钎子先打出十几厘米深的洞,再嵌进钢楔,一锤一锤砸开。”

  一个人扶着钢楔,一个人抡锤,砸得虎口发麻就换一个。常年劳作,每个人的手上都是厚厚的老茧,可一轮下来,还是有人的手掌起了血泡。

  四个多小时后,第一块巨石终于从中间被破成两半。此时,有村民送来了电钻,清理速度迅速提升。

  晚上7点左右,所有人都又累又饿、手臂酸痛,可看着畅通的道路,每个人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双龙村 不睡也要连夜抢通道路

  9月24日晚,雨夜,伸手不见五指。

  三溪乡双龙村文家湾山坳里,却有点点灯光。走近细看,灯光源自一群村民安全帽上的头灯。每位村民身上、脸上都是泥。

  从9月23日清晨开始,这些村民就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文举和村委会副主任杜春燕带领下,清理庙垭村至双龙村沿途的5个滑坡点。

  “今天晚上必须把文家湾和老鹰坡这两个点的滑坡清理完成。”9月24日,陈文举不断接到村民的电话,都在询问25日孩子们能否正常出行上学。不仅如此,这条路还是沿途的双龙村、庙垭村及白鹤村3000多名群众乘车出行的唯一通道。只有连夜抢通,才能保障群众的正常出行。

  “下了雨后,泥土松软泥泞,一挖就粘在锄头上,甩都甩不脱。”两天清理下来,杜春燕的双手双脚都已磨出血泡。

  不仅如此,挖掘机轮胎沾满泥土后,在泥泞的路面四轮打滑,无法继续作业。

  “现在大家先用锄头把路面清理干净,让挖掘机正常工作,这样能够加快进度。”陈文举疲惫的双眼布满血丝,却丝毫没有停下休息一会的意思。

  陈文举身旁,张长桃、陈方林、陈文保、穆金龙、陈方奎等20多位村民也各自忙碌着。

  时间临近夜里10点,挖掘机恢复作业,文家湾滑坡点的清理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一。

  “大家抓紧,累了就休息一会。今天晚上就是不睡觉也要抢通道路,保证明天娃娃上学。”雨夜,陈文举和村民们的头灯,穿透雨雾,在黑暗中闪烁。

  (相关报道见4版)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