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美丽重庆建设排头兵做好调查研究这门“大学问”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全面理解文化主体性的时代内涵

 

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刘浩天 魏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加强青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坚持系统思维,充分发挥好国民教育的主导作用。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要充分发挥好学校主渠道作用。学校要加强校地合作,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学生走进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陈列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经常接受红色文化洗礼;要加强蕴含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用好节庆日、纪念日,用好升国旗仪式、入团入党仪式,常态化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二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把革命文化一体化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更好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进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大历史观,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三要充分发挥好教师主力军作用。教师要增强用好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意识,在深化党史知识学习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党史文献、实地参观考察、实践研修研学等方式学懂弄通做实,做到“心中有数”;要提高教学水平,在转化教学成果上下功夫,通过用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做到“手上有方”。

  坚持持续浸润,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供给的滋养作用。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是一个持续的浸润过程。一要唱响红色主旋律。要创造更多优质的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文学作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新时代青年成长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提供红色养分。近年来,以《觉醒年代》《长津湖》等为代表的一批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播出,以及重庆本土的《重庆·1949》大型红色舞台剧展演、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在广大新时代青年中产生了热烈反响,给他们带来了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二要弘扬红色正能量。加强红色资源挖掘整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深化内容、优化形式、细化线路,推出系列红色文旅精品,大力吸引新时代青年追寻红色足迹、积极参加“重走长征路”“再上井冈山”等红色研学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颂英雄故事、发扬革命精神。三要发出红色好声音。不断丰富街道、社区、校园、网络等场景和平台的红色文化活动,经常性开展线上线下红色剧目演出、红色主题讲座、红色故事宣讲、红色书画摄影展览等,引领新时代青年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树立远大理想。

  坚持求新应变,充分发挥多路径的协同助力作用。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是一个求新的应变过程。一是数字化助力。要实现红色资源数字化,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基因库,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新手段,以可互动可交流可感知的方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动”起来,让红色教育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趣有感。二是同城化助力。要实现红色资源同城化,充分利用川渝地区是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迁精神、三线精神等的重要生发地、许多英雄烈士的活动地和许多民主党派的重要诞生地的优势,加快建设川渝红色文化走廊,发挥红色教育点、线、面的矩阵作用,讲好川渝地区特别是重庆红色故事,突出“巴渝特色”、做强“重庆品牌”、彰显“红岩味道”。三是全网化助力。要实现红色资源网上融入,综合运用融媒体、全媒体和自媒体,利用微博微信微视、抖音快手B站等广泛集聚青年受众的平台,全方位发布、全链条获取、全覆盖推送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表现力与传播力的红色文宣佳品,充盈广大青年活动的网上场域。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