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转型赋能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协同推进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以金融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以金融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左奇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金融则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信贷、保险、期货等金融手段,不断开发金融保险等特色产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丰富的金融服务是前提。产业快速发展,金融助力不可或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工具,以更实更细的举措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一是创新信贷产品,充分释放金融活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将信用、资源、科技、人力进行叠加与复用使用,持续释放金融产品活力。如巫溪实行的“富民贷”“小企业简式快速贷”“央行再贷款+”专属信贷等各类金融产品,为众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二是优化信贷流程,夯实金融服务能力。因农村地域广阔、农户居住分散,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有限,信贷政策传达面不足,导致长期以来存在金融机构被动接受企业找上门、部分涉农主体不知晓信贷政策和流程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借贷成本,使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可以通过“政府主导、部门牵头、金融机构参与”的方式,在资源倾斜、政策联动、信息共享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全面推行线上线下结合,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三是加强信用建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整合,规范信用信息使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构建区域内乡村振兴信用信息数据库,引导金融机构依托数据分析,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并推广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升失信成本,降低失信风险,通过多种方式、整合资源,形成宣传教育、风险排查、监测预警、奖励举报、案件处置工作闭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增加金融有效供给,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基础。“人”是金融业最重要的要素投入之一,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一要拓宽高端人才引进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并定期发布金融领域紧缺型人才目录,拓宽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和市场化选聘机制,增加高端金融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要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注重鼓励和支持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通过兼职、顾问、合作等柔性方式补充到金融人才队伍中。二要加大金融人才培育力度。新时代金融人才的选拔与培育应具备更加开放的视野,寻找金融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交叉点、重合点,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金融人才。要依托高校,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完善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创新型培养体系,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融入金融专业课程,加大科技对金融行业的赋能。要发挥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联动作用,打破传统培训模式,积极创新,按照“项目+团队”模式,以项目为带动、以团队为主体,协调各方力量,围绕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两方面进行重点项目攻关。

  金融政策落地落实,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保障。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实。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确保金融政策落地见效。首先,要构建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在创新普惠、支农支小普惠金融服务中,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和各地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构建具备差异化、架构清晰和功能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丰富服务渠道,做好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服务,推动传统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兼顾同行”,更好地服务农民。其次,要完善信用贷款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建立符合基层银行自身实际状况的信贷管理体系,建立年检制度,完善标准化贷后管理流程,明确贷后检查内容,确保规范化落实贷后检查,实现对贷后风险进行自主管理。要加强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开展金融机构服务先进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的考核评价,对贷款规模、信用贷款余额新增、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等指标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励。最后,要强化金融政策宣传引导。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要着力强化农民的金融教育,改变思维观念、提升金融素养,指导农民建立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金融思维,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更加开放和接受的心态。借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操作技能和典型风险案例,增强农户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努力引导村民将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作为一种常态。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