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重庆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新格局共建健康中国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伟大建党精神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提升重庆精神文化服务品质要注重三个结合

 

着力打造重庆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新格局

洪竞科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构建高效合理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打通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阻碍的重要抓手,也是切实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工程。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重庆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举措,对稳经济、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坚持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重庆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水平。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博导,重庆大学城乡建设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倍引学者、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担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制组专家、科技部碳中和技术路线发展图编制组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城市安全韧性”的提出,是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重庆应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通过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的新路子,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韧性的良性互动,不断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城市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深刻理解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重大理论意义

  “安全韧性”是实现城市高水平安全的必然要求。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强调在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短期冲击与长期压力下,通过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抵御、适应和吸收风险,保证其功能、结构和系统不陷入混乱。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构建高效合理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打通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阻碍的重要抓手,也是切实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工程。“安全韧性”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理念。与传统城市发展理念相比,安全韧性城市注重从城市局部单一风险的“短期止痛”转变为针对整体系统风险的“长期治痛”,强调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注重从“亡羊补牢”式的被动应急响应转变为“未雨绸缪”式的主动风险控制,强调对城市安全风险水平的实时监控和实时预警;注重从以危机处置为核心的“刚性防御”转变为以风险化解为目标的“柔性适应”,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应对城市安全风险中的不确定性;注重从“以结果为导向”的应急管理策略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治理理念,强调把人民群众置于城市安全的核心地位,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工作的基本力量。“安全韧性”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问题导向的底线思维看,当前我市仍面临来自气候、粮食、能源等方面的风险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实现未来发展必须“啃的硬骨头”,也可能是带来安全风险挑战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树立居安思危理念,对可能出现的城市重大安全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刻理解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重大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安全挑战与复杂形势。在气候安全方面,我市由于“雨急坡陡径流快,土薄高湿持水难”“伏旱频率高、高温天数多”导致内涝、洪涝、干旱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水资源安全方面,重庆属传统“川东伏旱区”,特别是水利工程匮乏区、水资源短缺区、高山纳凉区等区域伏旱期间生产生活供水堪虞,叠加未来极端干旱天气风险,工程性缺水将成为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粮食安全方面,重庆人口基数大,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粮食和肉蛋奶等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粮食、农副产品供需紧平衡的矛盾长期存在。在能源安全方面,重庆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省际受电、运煤通道不足,将增大能源保供压力;常规水电资源开发、风光资源有限,将制约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能源储备、调峰能力不足,将加大对外资源协调与市内生产组织平衡难度。“安全韧性城市”的提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重庆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举措,对稳经济、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不断提升重庆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水平

  一是坚持“文化、技术、管理”同步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新格局。文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安全韧性提升的根本,应当以构建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为抓手,全方位提升民众安全意识、增强民众安全技能、丰富民众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在社会中形成人人“要安全、讲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局面。技术手段是实现城市安全韧性提升的途径,依托科学安全的理论、方法、模型、技术、标准、系统和装备,构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实现对燃气爆炸、桥梁垮塌、城市内涝等重大安全风险事故和公共危机事件的整体监测、实时感知、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管理方法是实现城市安全韧性提升的关键,加强城市智慧韧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市场调节的基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模式,夯实基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增强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的力量,实现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二是完善“灾前、灾中、灾后”治理体系,以忧患意识塑造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新机制。灾前的预防和监控属于事前科学防范,不仅要做好城市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价等预防活动以及预案联训联演、人员联勤联动、资源调度优化等准备工作,还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重大安全风险事故的监测、评估与预警。灾中的响应与实施属于事中迅速处置,通过实现各政府部门间的层级联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的常态化管理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救灾响应以及高效救援机制。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属于事后有序修复,要做好恢复方案的规划制定与评估实施工作,以忧患意识塑造“灾前科学预防、灾中高效处置、灾后有序恢复”的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新机制。

  三是实现“体制、机制、法制”协同创新,以底线思维树立城市安全韧性治理新标杆。在体制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增强主体协同,完善基层架构,建立健全危机应对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社会监督的安全韧性治理行动合力与管理体制。在机制方面,用好市场机制,引导更多的“人、技、财、物”投入到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增强社会参与机制,坚持平战结合,支持社会专业机构和保险机构合作构建全链条社会化托管服务平台,实现社会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在法制方面,进一步强化法制保障,建立综合法、专业法相互支撑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法律体系,坚持普法宣传,强化以案释法,深化综合执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提升应对城市重大安全风险事故和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