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 以创新之笔书写巴渝治水兴水新篇章

引高质量发展“激流” 汇高品质生活“碧波” 

重庆水利 以创新之笔书写巴渝治水兴水新篇章


  龙河丰都段风景 摄/林登

  柯家桥秀湖公园全景

  观景口水库

  重庆市智慧河长系统

  抢机遇,笃争先之志;践作为,铆十足干劲!

  过去一年,巴渝大地上处处新气象、新成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升格为国家规划并印发实施;在全国率先出台《全面强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领航治水新阶段;首次包揽水利行业河长制和水利建设两项国务院督查激励;国家重大水利项目审批、开工刷新历史记录……

  重庆水利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聚力治水、科学管水、全面兴水,强力推进“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行动,已成功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正努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谱写渝水安澜新篇章——

  勇立潮头,奋楫高质量。一年来,水网纵横,保供给基底,枢纽横卧,护发展安澜,水安全保障更加牢固;一年来,江河湖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年来,群众喝上干净水,生产用上节约水,乡村引来幸福水,水支撑能力不断夯实。

  以水为兴,兴水为民。如今,巴渝大地5300余条河流、3000多座湖库,正为全市“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

  新高度、新进度赢得发展动力

  重点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时下虽是寒冬时节,但行走于巴渝大地,处处涌动着如火如荼的水利项目建设热潮,到处能听到铿锵有力的奋进足音,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前实现“双过半”,观景口水库竣工验收并全面发挥效益,跳蹬水库建设提速推进……这是重庆水利全力跑出发展新作为的最好注脚。

  争资投资逆势增长、重大项目紧锣密鼓开工推进、水利建设全面提速……过去一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词,扩大有效投资,以超常规举措实施“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行动,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被全市水利系统摆上重要位置。由此,全市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靠前发力。

  拼出“新高度”,抢抓战略先机,完成水利投资新突破:到位中央资金137亿元,创历史新高;在《重庆市“十四五”水源工程政策措施》基础上,印发实施《重庆市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十条政策措施》,完善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落实贷款、带动社会投资额、水利贷款余额均创历年新高;推动投融资改革政策落地见效,落实金融工具资金实现零的突破;

  跑出“加速度”,项目审批、开工刷新重庆记录:国家“150”重大水利工程藻渡、向阳大型水库在2022年9月接连开工,开创了同月开工2座大型水库的先河;水美乡村第一批全国试点率先建成,全市已经落地国家级水美乡村试点增加至7个,试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新开工项目持续增加、续建项目快速推进,全市在建水利项目达到1269个,投资规模实现1185亿元;

  助力“稳大盘”,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特点,为稳增长、稳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带动水泥、钢铁、砂石等行业发展,去年累计吸纳就业近10万人,吸纳就业总人数较上一年同期新增2.4万人,其中每10人中就有7人是农民工;

  争资投资提升、项目建设加速、辐射更有广度……正在点燃重庆水网建设赛道,集聚水利支撑市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截至去年底,全市落实水利建设投资280亿元、同比增长46.9%,为历史同期最高,如今,一张纵横交错的巴渝水网正越铺越实。

  紧抓河长治河“牛鼻子”

  新制度、新方式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行走在两江四岸,鱼虾成群、水鸟结伴,产业兴旺、游人如织,一条条美丽河湖镶嵌在广袤的巴渝大地,成为山水重庆流动的“胜景”。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重庆治理河流的不竭动力。从河“常”治到河“长”制,重庆江河治理的目标不断升级、路径不断优化、内涵不断丰富。过去一年,全市水利系统立足重庆实际,聚焦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管理保护,坚持流域系统治理,牢固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思维,以河长制深入推进勇担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

  生态,是美丽河湖的动人底色。过去一年来,全市推动最严格管理制度落实落地,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控,全市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以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均优于国家年度控制目标,水资源节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河湖生态状况持续向好,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全国第三,第五次获得国务院考核优秀等次。

  共建,是美丽河湖的必由之路。过去一年,河长制在巴渝大地越落越实,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全面强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颁布实施第4号市级总河长令,统筹实施新一轮“一河一策”方案;首次划定全市重要河道岸线功能分区,统筹推进河道“清四乱”和碍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荣昌荣峰河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临江河幸福河湖建设纳入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成为西部唯一,河长制工作连续3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智治,是美丽河湖的长远之效。用改革之为,赋事业之兴,过去一年全市推动水利数字化改革走向深入,在全国率先建成市级统建、四级共用的重庆市“智慧河长”系统平台,初步实现河流管护“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系统运行以来成功预警疑似河道“四乱”、水质超标、水面漂浮物、河道采砂500余次,交由区县常态化处置,办结率达100%;数字孪生江津鹅公水库先行先试BIM技术应用被水利部评为优秀案例。

  水与绿相伴、人与水共生、城水相依……巴渝河流湖泊,正在从“安全”“生态”“美丽”向“幸福”汇流。截至去年底,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

  聚焦服务群众“实打实”

  新行动、新期待提升幸福指数

  水利事关发展全局、事关长远生态,更与人民群众福祉紧密相连。

  幸福指数正是来源于一座座水库、一道道堤防、一条条输水管道,以及一次次水利人冲锋在前的敢想敢为……如今的重庆,清水长流,惠泽百姓,江河迤逦,扮靓巴渝。过去一年,从水利工程建设到防御水旱灾害,从农村供水保障到多功能灌区建设,全市水利系统聚焦兴水为民,切实把水利事业发展的热度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把水利事业发展的成效转化为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动力。

  发生在身边的小变化,折射出这篇民生大文章。

  变化,反映在日新月异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中。从老百姓家中的一根水管,到遍布田间地头的灌溉渠道,再到高标准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始终是重庆水利人心中最大的民生。

  过去一年,紧紧围绕“不发生因水返贫、不发生整村连片缺水”底线要求,持续提升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为牵引,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五年行动,累计开工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711处,已完工658处,370万人饮水条件得到有效提升;开展“进百姓家、解饮水难”和农村供水“净水行动”等专项行动,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动态清零销号;持续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实施了7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现了新增、恢复及改善灌溉面积16.6万亩。

  变化,呈现在防御水旱灾害的基层一线。面对罕见洪旱灾害,过去一年全市坚决打好水旱灾害防御苦仗硬仗,成功应对7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21条28次中小河流超警超保洪水、綦江和嘉陵江2022年第1号洪水,妥善处置巫溪山体滑塌堰塞湖等险情,全市未亡一人、未溃一坝;引导3万余名干部投入抗旱保供水一线,解决因旱影响的131万人供水问题,累计抗旱浇灌面积537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秋粮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紧盯群众、基层切实相关的“小事”,不惧风雨突来的风险“大事儿”,变“漫灌式”指导为“滴灌式”服务……重庆水利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一批水利问题,让人民至上写进现实。

  巍巍青山高,浩浩碧水长。一幕又一幕生动的场景,描绘了巴渝水利发展改革前进的进程。

  “而这不是结束,‘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给全市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紧紧围绕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水利系统还将继续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书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水利新篇章。

  三峡后续工作持续发力 三项重点实现新突破

  移民安稳致富

  2022年,实施“两个帮扶”项目310个,惠及三峡库区城乡居民120万人,库区城乡居民预计人均年增收超1500元,库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库区生态换新

  2022年,累计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70个,综合整治库岸97.79公里,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21.96平方公里。当前,三峡水库水质总体为优,“三江”25个断面监测水质逐步稳定在Ⅱ类及以上。

  地质安全可靠

  2022年,累计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24个,治理地质灾害隐患73处,对受蓄退水影响的946人实施避险搬迁,对2507处移民安置区高切坡、300多个临水村落实专业监测或群测群防措施,保护库区受影响居民50余万人,连续13年库区无蓄退水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

  张亚飞 刘茂娇 姚能霞 图片由市水利局提供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