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蓝”增彩乡村生态画卷一周热点排序这些事解决了这些事还没解决这里有个“好邻居”志愿服务队

 

“检察蓝”增彩乡村生态画卷

——重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记者 郭晓静 张莎


  “这块地我们种了卷心菜,那块就种芹菜,等明年开春就有得吃了。”11月初,重庆高新区走马镇灯塔村的村民陈大爷指着新开垦出来的菜园,对前来开展“回头看”的检察官说。

  很难想象,在6个月前,这个有着“一脚踏三县”“民间文学之乡”盛名的历史文化名镇还面临着一片黑水塘的“侵扰”。如今,看着眼前一片生机盎然,检察官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今年3月起,市检察院开展为期1年的“公益诉讼助力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办理涉农领域案件,督促相关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纠正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和不作为行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近日,各检察机关陆续展开“回头看”,看“检察蓝”如何添彩乡村振兴“新画卷”。

  黑水塘变“微菜园” 诉前磋商让文化古镇展新颜

  今年5月初,九龙坡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开展线索巡查时,接到游客反映,在走马古镇景区附近有一片黑水塘,散发出的味道很难闻,希望能够尽快清理。

  “走马古镇以多项古遗址出名,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如果反映情况属实,古镇的整体形象将会大打折扣。”该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干警进行实地查勘。通过巡查走访,发现在靠近走马古镇景区约200米处的灯塔村集体土地上有一个约80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

  “该处本身系低洼地带,村里排水沟积累的淤泥没有及时清理,生活污水、家禽家畜排泄物等在此形成了一个倒灌区域,日积月累便演变成了臭水塘。”在走访中,检察官还了解到,一旦遇到暴雨天气,水塘里的臭水很容易蓄满溢出渗入到周边的土地,甚至会直接流入附近的莲花滩河。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进行荒地整治复耕,让土地活起来。”7月,九龙坡区检察院在前期充分查勘走访的基础上,会同走马镇政府、村社干部再次到现场,就黑臭水体治理、周边环境整治达成一致。走马镇政府表示,将按照磋商要求,就消除黑臭水体、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征询专家意见后尽快实施整治方案。

  “我们第一时间清理了排水沟的淤泥,从源头上斩断了污水形成的途径。另外,针对黑水塘所在的土地,经过多方评估,采取了直接抽取黑臭水体另行处置、转运种植土覆盖的方式,将其重新恢复为耕地。”走马镇政府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完成了黑臭水体的整治,并对古镇周边环境加强了日常巡查维护,提升了旅游品质。

  “‘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一条石板路承载千年茶马文化。我们将通过依法能动履职,在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走马古镇旅游影响力上作出更大贡献。”九龙坡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孟卫红表示,该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公益诉讼巡查,与行政部门建立公益维护快速机制,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保护合力,努力培育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一份检察建议 促成乡镇污水处理站“升级”

  “以前河边的庄稼都种不活,要倒苗。多亏有你们做工作,污水处理站的维护工作做起来了。”12月6日,合川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吕凯再次来到大石镇观龙村查看污水处理站整改效果,周边的村民主动上前说。

  今年3月,吕凯外出办案途经观龙村污水处理站,发现该站排水阀渗出大量黑灰色污水。“前些年我们还在河沟里洗澡,最近几年,河沟水污染了,大家都是捏着鼻子跑。”谈到河沟的变化,一旁的村民反映,受河沟水污染影响,村民只能减少水稻耕种面积,农闲时也无法通过种植蔬菜等农产品来增加收入,他们还担心污染水灌溉会对耕地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

  该污水处理站辐射群众近千人,事关民生,合川区检察院组成检察官办案组,深入实地勘察取证,走访相关部门及周边居民,从区河长办调取了犁头溪近六个月水质检测报告,确认污水直排已对河流造成污染,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4月,合川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采取有效措施对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造成的水污染进行全面整治,同时做好污水处理站维护升级工作,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大石镇党工委、政府密切协作,并委托专业技术公司在该区域开展管网探测,结合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整改方案:一方面治标,对上游污水进行截流,避免污水直排入河,封堵污水处理站的溢流口,抽运多余污水,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河段巡护,倡导周边村民文明养殖,确保入河排放达标;一方面治本,投入约700万元资金,就地修建污水提升泵站,补建约5.5公里雨污管网,基本实现场镇雨污分流全覆盖,同时改造陈旧管线、隐患管线,完成受损排污管道、河堤的修复,预计明年初全部完成。

  听证会感受新变化 公路沿线村民不再“一路风尘”

  “村子干净了,环境变好了,我们身心也舒畅多了。”近日,荣昌区检察院检察官再次来到某省道沿线对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时,居住在公路边的陈大姐对整治后的环境连连称赞。

  原来,在“公益诉讼助力乡村振兴”专项监督中,荣昌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发现,辖区某省道沿线约1公里范围内连续有多个建材销售点及煤炭洗选厂,露天堆放了大量河沙、煤灰等易扬尘的物料,均未采取有效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附近居民房屋的外墙、屋顶及周边树木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我们天天门窗都不敢打开,不然屋里面一直都打扫不干净。”周围群众苦不堪言。经检察机关立案调查,这些露天扬尘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近100户400多名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立案后,荣昌区检察院向负有环境保护日常监督管理职责的某街道办事处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建议依法处置涉案区域扬尘污染,并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街道办事处履职怎么样?整改效果到底如何?检察建议并不是一发了之,该院通过现场巡查、开展磋商等方式持续跟进督促,并召开公益诉讼听证会,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作为听证员出席。

  整改前河沙煤灰裸露、尘土飞扬,整改后围挡遮盖、覆土复绿……听证会现场展示的一幅幅前后对比照片,让所有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明显变化。

  “我们认为整改效果不错,希望各部门继续加强协作,防止反弹,并以此为契机,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出更多的贡献。”荣昌区人大代表郭小兰说。

  “双向”追溯实现“双赢”效果 群众购买农资物品更有保障

  “检察官,这些都是最近销售的台账,现在种子、农药好久卖的、卖到哪里,都一目了然。”近日,綦江区某镇农资经销商向检察官展示整改成果。

  原来,今年5月,綦江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辖区街镇赶集日期间,持续对三江街道、永新镇等11家种子农药经营店开展专项调查。检察官们经调查发现,部分种子农药店未依法建立农药采购、销售台账和种子生产经营档案,采购、销售记录与实际的采购、销售情况不相符,存在漏登记、未完整登记购销信息的情况,部分农药经销商甚至未依法将卫生农用药与其他商品分柜销售。

  “种子、农药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物资,混乱的销售管理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也不利于农民进行打假维权。”检察官饶光兰抓住问题“要害”。

  立案后,綦江区检察院及时与负有种子农药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诉前磋商,督促其立即着手整改,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农资市场的安全巡查检查和监督抽查,助推农资市场依法依规经营,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在辖区21个街镇开展拉网式排查和专项执法检查,限期对存在问题实施整改,并组织全部种子农药经销商及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共计220人,集中进行线上业务培训,提升守法经营意识和业务水平。为确保整改效果,推动农资问题溯源治理,綦江区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登记购销、生产经营档案,建立农民、企业“双向”追溯制度。

  “有了这种‘双向’追溯管理,一方面,农民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档案,追溯种子和农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一旦出现假冒、套牌或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开展维权打假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农民对种子、农药的反馈及评价,调整产品生产方向,提升产品质量。”饶光兰介绍。

  綦江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立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检察公益保护的“防护墙”。

  截至11月底全市立案办理

  ●涉农公益诉讼案件342件

  ●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2份

  ●与行政机关开展磋商213件

  ●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件

  ●支持起诉3件

  专项监督活动期间

  ●全市检察机关督促保护、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污染的耕地683.54亩

  ●挽回被损毁、被污染林地636.81亩

  ●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14处,面积424亩

  ●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67.58公里

  ●水域面积4068.35亩

  ●督促清理生活垃圾和固体垃圾11.86吨

  ●督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价值80.01万元

  数据来源:重庆市检察院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