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昆:当好医疗战线与临床研究的“侦察兵”

本报记者 刘代荣


    人物介绍

    邓昆,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兼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技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第五批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市渝北区“临空创新人才”。邓昆长期致力于肿瘤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曾获评为“全军优秀检验技师”“川渝检验青年人才”,曾在MayoClinic、UCSD等访问学习。

    邓昆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理事、重庆市医学会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社会医院协会检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青年编委、《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委等。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Nature Medicine》《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Analyst》《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发表SCI文章十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军队后勤科研面上项目、重庆市卫计委医学科研重点项目、重庆市渝北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资助。

    邓昆(左一)与其团队在实验室讨论技术。

    邓昆在中国精准医疗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人形象地视检验科医生为“医学的侦察兵”,也有人把检验科医生称为“幕后英雄”,是因为检验科是医院的平台支撑科室,检验医生的工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循证医学的基础。正如这次新冠疫情大家所熟悉的“核酸检测”,让大众更多地知道了背后的检验医学工作者的作用和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每天要完成四千余个样本、三万多个项目的检测工作,时间长了会让人感到非常枯燥。但这些枯燥的工作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尖端的检测平台、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正是这些枯燥的工作为患者提供了精准的诊断和治疗依据,也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数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兼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邓昆说。

  事实上,从现代医学来看,没有检验科的工作,医生的临床、科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五年前,邓昆作为第一批“开荒者”专家团队中的一员,一手创建了重医附三院这个包含检验、输血与临床研究中心的平台科室,从1个人到60余人,从1个技术平台到16个技术平台,从3个亚专业到9个亚专业,他在检验科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带领团队人员无差错地完成了医院检验工作,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团队”表彰,成为“国家97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获得“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同时,邓昆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夜以继日、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发表了数篇创新性论文,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从军医到地方科室主任

  “选择从事检验医学这个领域,是因为一位前辈、军队的著名医学专家曾告诉我,未来的医学诊疗越来越多地需要医学证据的支撑,再不是仅凭医生个人经验的时代了。”邓昆说,“我是军队培养出来的检验军医,是军校与部队锤炼了自己。”

  2001年,邓昆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

  “军队院校与地方大学有着本质差别,我们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进行军人基本素质训练与学习。”邓昆回忆起当年在军校学习的情景,微笑而沉默。思绪又拉回到了迈着整齐队列上下课的军医大学,回到了拼劲十足的演习靶场,回到了悲喜交加的汶川地震灾区,回到了灯火通明的军医研究实验室。

  脱下戎装改不了心中的军旗飘扬,红十字方队的身影仍在眼前流淌。近20年的军旅生活,锤炼了邓昆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的刚强意志、令行禁止的作风,也让他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检验技能,并获得第三军医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6年,邓昆离开部队进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而今,已转业到地方医院工作的邓昆,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严谨务实、守时守规、坚毅爽直的气质和作风。

  这些年来,邓昆实现了从青年到学员、军人的转变,从军医到地方医生的华丽转身。他说,虽然身份改变了,但军人的作风不能变,救死扶伤的职责和使命不能变。

  坚守初心践行医者使命

  近3000平方米的医学实验室、国际一流的检测设备、专业的医师技师团队……走进重医附三院检验科,就能看到实验室墙壁上“客观、精准、创新”的科室文化墙。“作为一名检验科医生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客观的精神与精准的责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邓昆说。他把检验工作形象地比喻为“前哨兵”“侦察兵”,要想当好“前哨兵”“侦察兵”,不但要有高技术的知识体系与技能,还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甘做无名英雄,时刻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

  邓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外人眼里冷冰冰的、复杂昂贵的医学检验设备是邓昆的最爱。每当一台新的设备进入检验室,邓昆就如获至宝,常常加班加点组织团队评估其性能,建立规范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

  邓昆管理的医学实验室医生,每天都在紧张有序地采集标本、精细操作、审核发布结果,不敢有丝毫松懈。“检验科医生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我们要对自己的诊断或检验结果负责,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错一个数字可能伤害一个人,必须准确。”邓昆说。

  作为检验科主任,邓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科室人员严格管理,邓昆的同事说:“邓主任多年来几乎都是科室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一位,对每一项工作、每一次试验、每个检验数据都精益求精。”邓昆提出以“客观、精准、创新”打造科室文化,践行“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服务”的使命。他要求大家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检验报告,赢得了患者满意的微笑。

  2020年1月,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期,邓昆作为检验医学专家参与医院及渝北区多学科专家团队评估疫情发展,邓昆带领团队在全市医院系统率先评测多个在研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昼夜不停开展空港等关键地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先后完成本院、渝北区及空港共5000多例新冠核酸样本的检测工作,并在疫情期间将检测质量控制经验与流程管理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经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转发分享给全国的同行,其团队获得两项新冠应急课题资助,发表多篇新冠相关研究论文,所带领的团队获得重庆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检验人的使命与担当。

  科研让检验医学更具生命力

  检验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发展快速的学科,从医学诞生之初就有了检验医学。在邓昆看来,检验医学是现代循证医学的重要基石。尤其是现代医学设备的不断更新,高科技、新手段的检验,让精准医疗前景光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系统疾病为主体”,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作为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在繁忙的临床检验工作之外,邓昆及其科研团队还承担了大量的医学科研工作。“做好科研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发现问题、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提升检验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邓昆说。

  邓昆团队以“肿瘤早期筛查与诊断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作为主攻方向,在基于外泌体(exosome)的新型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究与开发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为肿瘤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先后发表多篇高质量SCI文章,获得国内国际专利多项,并成功申报医疗器械许可,同时该科室成为医院首批重点建设学科。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邓昆主动请缨积极投身抗疫科研工作。他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科技攻关战线上,我们团队第一时间参与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领衔的新冠应急研究科技攻关,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科研经验,协助成功研发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全国首个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注,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增添了重要装备。”

  人民的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为代表最近参加了“重庆市科技英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专题研修班”的邓昆感慨万千,他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科技工作者,更要始终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甘于奉献,把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当作自己人生的追求。”

本版新闻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