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让大思政课入脑入心  

育人为本,凝心铸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方式、优秀文化等核心要素,打造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于一体,集网络思政、文化思政、实践思政、日常思政于一体的“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更多有坚定理想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时代新人。

筑牢课程“主战场”

促进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怎样打造青少年爱听乐学的思政课?

立足新时代,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学科研为抓手、专业特色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为动力,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鲜活的教学方式、前沿的教学方法,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让“大思政课”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为使思政课程建设个性化、多元化、科学化,学校以“讲准”为前提、“讲深”为核心、“讲透”为关键、“讲活”为导向,构建了“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开设系列特色选择性必修思政课程,建强有特色、有内涵的思政课课程群,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为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健全知识、能力、价值有机融合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与教研能力“多维评价考核”。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二级学院的密切合作,形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常态化机制,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建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协同。

为拓宽大视野、拓展大场地、融入大格局,学校基于“线上思政和线下思政相结合”“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融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协调”,整合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依托慕课、微课、云课堂等形式,实现思政课“上云”;建设案例库、资源库,推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校地共建仙桃数据谷、“816小镇”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三下乡、读书研讨会、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

据悉,学校精品育人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与教育部公布的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816小镇”成功结对。2023年学校马院获批重庆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建设共同体。

建强师资“主力军”

多元协同绘出育人同心圆

办好大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

建好思政教师队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严把思政教师队伍师德关、培养关、业务关,建立“团队+标准+平台+考核”的分类管理培育机制,不断提升德育能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党政管理干部队伍、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三支师资力量”,引领他们涵养“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增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据了解,学校发挥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带头引领作用,由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讲思政课。学校思政课教师认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和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课程思政讲座培训,与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等形式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精准发力、协同共育。

同时,学校依托重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基地暨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中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高水平分类管理培育,打造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五大优秀教师团队;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相互学习交流平台,不仅统筹整合了师资力量,也推动企业导师有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进一步引领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目前,学校立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团队1个,获批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基地暨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中心,思政课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思政课教师入选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2人,高校巴渝青年学者1人。

谭茭 胡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