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双师双能”队伍 开创“双高”建设多赢局面  

学校教师李雷指导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

这两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匠星”熠熠:教师李雷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教师谭大庆被选派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2023年巡回宣讲活动巡讲团成员,2023年6月被评选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022年荣获“最美巴渝工匠”称号;教师宋阳入选“2023年巴渝学者”,王成亮入选“2022巴渝学者计划(讲座教授)”,杨洋、邓燕君入选“2022巴渝学者计划(青年学者)”;“装备智能化科教融汇教师团队”入选第四批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师团队”入选重庆市第二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韩辉辉机床装调维修工”工作室入选2023年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人才闪耀的背后,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以高素质师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探索。

近年来,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索构建“立体交互”式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模式,打造起一支能够支撑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满足职教本科建设需要的专家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了学校战略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的双赢。

高标准引领

“四个相统一”确立“双师型”教师定位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既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更是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新时代“双高计划”和“双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学校如何应变升级?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破题之先首要明确“双师”队伍的定位与标准问题。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具备“经师”与“人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教”与“会教”、学术性与创新性“四个相统一”的特征,即: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涵养德行;既有普通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准,又有企业技术专家熟练的实践技能;既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又能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完美呈现给学生;既懂理论,又能做科研,尤其要能通过技术转移、技术改良、技术革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具备较高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

在“四个相统一”的目标引领下,学校依托于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与中国四联集团等3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研制并出版《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双师”职业标准体系,重构“初、中、高”三层级四维度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教学科研、实践操作、“1+X”证书指导等多个维度“硬性”能力,确保教师准入有“约”在先、培养有“章”可循、考核有“法”可依。

如在招聘入职方面,建立稳定的“外引内培”体系,将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引进的优先条件,确保新进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双达标”。在考评激励政策上,重视教师企业实践或挂职锻炼经历,绩效考核分配、职称评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目前,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高达90.5%,成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助推产业升级、服务经济发展的“先行军”。

高质量培育

纵横联动构建“立体交互”式培养体系

今年6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案例《聚焦“三个坚持”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典型工作案例”中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做法”类别,该校也是重庆市唯一入选的职业院校。

文能上讲台、武能下工厂,“文武双全”“双师双能”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炼成?

多年探索中,学校从“师德为先、分类培育、分类遴选、分类发展、分类考核”等维度,构建了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团队培育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教学适应期—教学成长期—教学成熟期”的“三阶递进”式教学名师或技能大师发展路径,搭建多元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形成了纵横联动的“立体交互”式教师培养体系。

教师发展路径实现纵向贯通,搭建阶梯式成长路径。针对新教师实施“青蓝”培育工程,为其配备企业技术能手、校内教学名师“双导师”,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与应用咨询服务,实现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双提升”。针对入职3-5年的青年教师实施“栋梁”培育工程,通过培训研修、项目驱动、技术攻关等方式培育专业骨干教师。针对领军人才实施“头雁”培育工程,通过“重工英才计划”构建“领军学者—拔尖学者—青年人才”有序衔接、“教学名师、科技创新、技术技能”分类发展的高端人才成长体系。

教师发展平台强化横向支撑,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一方面,学校着力打造分类发展驱动平台,分别以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名师、大师等工作室,使其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园”“训练营”。另一方面,打造高端共享科创平台,依托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13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将技术技能及其应用研究融入教师成长全过程,在推进研发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中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教师科研硕果累累:自主整机设计、制造“高功率新型环保二冲程发动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0.001毫米高精度机械装配工艺,填补了我国在半导体高精度装备领域的空白。

高水平治理

多维智评开启教师评价数字化新探索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掀起阵阵波澜。

去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四阶五维”分类发展路径及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获批重庆市2022年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立项,2023年中期考核通过、提升为重点支持项目,全面开启了教师队伍管理的数字化新探索。

该试点项目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建设教师示范发展中心,从师德师风、教学业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专业发展5个维度系统设计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标准,形成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群)带头人4个阶段发展路径,进一步完善教师能力梯级培养体系。

具体来讲,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学校将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记录和分析教师发展步骤,形成过程性评价,并辅之传统主观评价。评价过程中,通过建构目标管理、及时检查、数据呈现三大意识,抓好完善计划、检查反馈、着力改进三大环节,促进教师按照季度、学期、年度定期进行自我诊断改进,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原动力。

该试点项目的显著变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评价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教师评价由“结果”向“发展”转变,教师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师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形成对教师个体成长的全程监控和对比评价,让教师发展过程、优势项目、短板环节透明化、可视化,形成一份数字化“教师发展档案”,有效解决了教师分类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机制创新、强化聘期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培育、高水平治理,打造一支专家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全力推进“双高”建设的经验凝结,也是学校阔步迈向新征程的底气所在,将有力助推学校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

廖王赟燕 傅瑶 王士鑫 图片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