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智慧赋能跑出职教数字化转型的“重工速度”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及仿真中心投入教学使用

数字化转型是推进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利器”,职业院校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转思路、转意识、转模式、转方法,做好顶层设计、分层推进、全员参与,从而实现系统化开展、体系化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探索过程中,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工业职院”)立足区域经济、紧跟技术前沿,运用智慧赋能在数字校园建设、专业改造、课程重构、课程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仿真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提质增效,过程中大量闪耀着“重工智慧”的数字化变革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助力学校在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夯基础

构建“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职业教育提升适应性的发展使然,更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工业职院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用数据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用信息化新引擎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为“互联网+智慧职业教育”。

实现新一代全息立体的数字校园。学校建成面积340平方米的绿色环保的数据中心机房,两套私有云虚拟化环境,云上各类系统30余个;对校园各类设施和空间数据采集,构建2.5D地理信息底座。将底座与业务、流程、数据融合,实现一屏展示全校运行、一键触达所有服务、一眼看穿全景数据、一生拥有的无边界立体数字校园2.0。为各类角色及业务管理部门量化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是工业职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高效协同、一体智治“智慧重工”范式的部分成果。

构建持续供给学习资源的终身校园。构建基于成长知识图谱的学习空间,持续供给学习资源,注重学生教育全过程和终身发展,学生学习数据等终身有效;提供在线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通过知识图谱精准指导,提供终身学习资源。

完成全部标杆学校监测指标。将标杆学校监测指标与院校中台对接、数字化建设进行充分融合,对各个维度已实现指标进行完善提高,对新增指标进行专项建设,确保所有指标按时保质达成。

智慧校园建设的扎实推进,擦亮了“智慧重工”金字招牌,也让工业职院于今年成功入选教育部职成司第一批数字校园试点校,进一步开启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征程。

练内功

推动数字技术与职教深度融合

随着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发布,工业职院清晰地认识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就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此实现数字化转型硬着陆,修炼好内功才是硬道理。

为此,学校紧跟重庆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了“产业链—专业群—人才链”的培养思路,聚焦智能制造装备、汽车产业、关键基础件等产业集群,构建了国家级、市级、校级三层并进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同时,为服务于国家智能制造的大方向定位,根据新职业岗位要求重构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逐步推进专业、课程数字化改造和升级。

精准育人,专业改造迭代升级。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基于大数据创建科学可行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加快专业调整与改造,每年动态调整专业。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聚焦重庆市重点产业等领域,提前布局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大数据智能化新型专业,设置与地区高端产业需求相匹配的新专业,停办部分与学校办学定位、与区域经济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契合度达92.3%。近3年,学校新增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8个专业,并根据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发展态势,重点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传统专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融合创新,课程重构教学更新。学校积极推进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优质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建设了一批具有本土特征、学校特色的优质“金课程”。同时强化课程知识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对课程进行重构,实现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广泛应用,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数字赋能,资源建设多维立体。学校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立体式数字化资源体系,借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德智体美劳等专题,引进行业企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同时建成“四个中心、五个模块、一个平台”的“451资源库”体系,形成主站学习、微信推广和职教云SPOC教学“三位一体”新模式,开发校级在线课程资源200余门,市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等40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充分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为学校开展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谋改革

实现“以生为本”智慧育人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为整个社会人才资源存量的提升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工业职院围绕专业数字化升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实施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深化校企合作,以承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向学生发布工作内容,将学生课程设计作品实战化,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对接,强化学生数字技能;以创意设计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校内、省级、行业及国家层面各类大赛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实际研发项目为契机,带领学生解决真实生产问题,依托校企共建“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开放性跨界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数字化原创能力。

与此同时,为适应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的培养需求,工业职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投入2700余万元建成集虚拟仿真体验和资源研发,公共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为一体的虚拟仿真实训体系,以高质量实验教学助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据悉,自2021年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以来,工业职院便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基础,融合“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汽车检测和维修”两个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优势专业群,依托人工智能分析、处理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建设了服务重庆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平台、两空间、四中心”装备制造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同时通过构建“三层次、三注重”虚拟仿真教学体系,组织自主学习、虚拟实训等多种活动融合,将学习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建立“全程嵌套”的评价体系等多种举措,达到以训促学、以训促教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强化“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软实力”。积极拥抱数字化,让工业职院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如今,在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上,在数字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中,一条独具特色的“重工路径”已然开启。

黄文胜 赵长军 杨赟 图片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