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 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负责人谈高质量干好市委“一号工程”①  

编者按

1月28日召开的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以下简称“推进大会”)提出,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如何高质量干好“一号工程”?即日起,本报邀请相关市级部门、区县负责人参加“重报圆桌会”,看看他们有怎样的谋划。

为什么是“一号工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战略机遇,把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既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抓手,也是重庆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落地之作”。

目标任务

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强化规划、政策、项目、平台协同,努力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路线图

聚焦目标任务,抓好“十项行动”和重点任务清单,实现城市能级、基础设施能级、产业能级、改革开放能级、生态环境保护能级、生活品质能级的大幅跃升。

如何推进

作为重庆“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找准工作抓手、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工作体系,广泛凝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大合力。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吴刚 彭瑜 龙丹梅 杨骏 张亦筑

嘉宾: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左永祥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程文迪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彭世权

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聂红焰

川渝高竹新区党群工作中心主任 李佳

市发展改革委

推动全市域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进大会强调,要聚焦目标任务,抓好“十项行动”和重点任务清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市发展改革委是“十项行动”的牵头抓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左永祥表示,全市发展改革部门首先要做的,是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统领,推动全市域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此,市发展改革委将制定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政策举措,编制完善中心城区重点功能片区专项规划,谋划建设现代都市功能新场景,增强中心城区极核功能;完善同城化体制机制,提升主城新区人口、产业等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实施新一轮“两群”地区建设政策举措,引导各区县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发展胜势;量身定制桥头堡城市产业承接及发展方案,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持续做强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其次是以改革开放为先导,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动能。主要包括:加大数字化变革、市场化改革等基础性、牵引性改革力度,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全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抓好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切入点,优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货运布点及功能整合;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一批制度型开放成果;以“三资”联动为抓手,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PPP等投融资模式,持续深化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争取在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全市发展改革部门将以惠民有感为目标,努力让全人群共享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果。”左永祥表示,主要举措包括:制定和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滚动办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一县一策”支持重点区县发展,打造便捷生活行动“升级版”;深化实施双碳联合行动,完成能耗双控国家下达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计划实施1117个年度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着力完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此外,市发展改革委将以优化机制为突破,建立健全向上争取机制、赛马比拼机制、服务区县机制,完善“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运作方式,推动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加快实施,保障一批重大改革顺利推进、快出效果。

两江新区

加快打造“双城”“双核”中的“极核”

“两江新区将携手天府新区建立常态合作机制、突出重点合作事项,加快打造‘双城’‘双核’中的‘极核’。”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程文迪表示。

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着力推进“五个联动”:一是产业联动,汽车、电子等八大产业联盟集聚了会员企业近500家;二是开放联动,开行了成都、西昌、攀枝花等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果园港在成都公路口岸打造无水港;三是公共服务联动,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纳入异地通办综合窗口,实现了社保互办互认;四是人才联动,推动职称互认,联合招引优秀人才,并互派干部挂职(顶岗)锻炼;五是创新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与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沪渝协同创新中心达成三方合作。

程文迪介绍,今年,两江新区将进一步找准切入点、抓实共赢点,努力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在城市能级上,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谋划两江新区新一轮片区功能、产业能级提升的重大项目,加快推动寸滩国际新城、礼嘉悦来片区、水土新城、龙盛新城建设;

在基础设施能级上,投资340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交通廊道建设,进一步提升与成都、天府新区、广安等地的互联互通水平;

在产业能级上,推动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体暨卫星互联网产业园、两江生命科技城等产业载体建设;

在改革开放能级上,进一步发挥果园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国际多式联运枢纽基地,加快推动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承载区建设;

在生态环境保护能级上,加快百园之城建设,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联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气候投融资示范先行区;

在生活品质能级上,加快两江市民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统筹“科产城” 攻坚三个“十大重点项目”

推进大会召开当天下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就召开了落地推进会,系统谋划科学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事项)。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彭世权说,下一步,将对标对表“一号工程”部署,照图施工、打表推进,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抓好落实,统筹“科产城”三篇文章,完善“原始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在扎实干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集中攻坚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十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西部数字医疗产业园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和金凤软件园等“十大重点城市建设项目”。

特别是把科学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事项)作为有形抓手和有效载体,全力推进全国首个跨区域科学城(西部科学城)建设意见获国家批复,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批复,重庆首个国家备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质性建设,首个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建设,全国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和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园为主导的全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特色示范区、硅光产业园及硅光量产线开工建设,全市首个市级实验室金凤实验室二期建成投用等,加快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推动科学城建设成型成势、出新出彩,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科学城力量。

万州区

抓好五方面工作 推进万达开统筹发展

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聂红焰表示,万州区将以《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为契机,进一步在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合作发展上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作出新贡献。

一是着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区,在生态共保上奋勇争先。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8%,保持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达Ⅱ类,主要次级河流水质达Ⅲ类以上,争创市级绿色工厂2家。联动开州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联动达州、开州源头治理大气污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40天左右。

二是着力打造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在共联互通上奋勇争先。加速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多联、一空一港”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成达万、渝万、渝西等高铁,万达直线、开万梁等高速公路建设,提速新田港二期建设,开工小周危化作业区、新田港散货联运区,竣工投用万州机场T2航站楼等。

三是着力打造川渝东北重要经济增长极,在产业共兴上奋勇争先。壮大“5+10”现代化工业体系,努力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5%以上,联动达州、开州共建万达开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万州经开区与达州高新区共同申报第二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此外,还将深化“4+4+2”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提质“7+5”现代化农业体系。

四是着力打造川渝东北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服务共享上奋勇争先。优化万州“一轴三核九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做靓“三峡江城·平湖万州”城市名片。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镇化率达到70.4%。

五是着力打造双城经济圈统筹发展创新先行区,在改革破题上奋勇争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25条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举措,谋划第二批万达开特色通办事项和2023年万开云便捷服务事项。联动达州、开州探索水电油气等要素成本一体就低享受、招商税费等优惠政策一体就高获得改革,打造成渝地区一流、川渝东北最佳营商环境。

川渝高竹新区

六方面发力 开启成势见效攻坚年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前沿阵地,川渝高竹新区如何向纵深推进“一号工程”?

川渝高竹新区党群工作中心主任李佳表示,川渝高竹新区将以“项目突破年”为抓手,在夯厚度、拉骨架、兴产业、探路径、固本底、塑形象等六方面发力,努力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打头阵、作示范。

夯厚度,就是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深入实施“美丽高竹、宜居新区”建设行动,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乡村振兴示范片,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城景乡深度融合的“桥头堡”城市。

拉骨架,就是加快构建快捷交通体系,全力构建外联“大通道”、市政“内循环”,以全面融入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为目标,完善新区内部沟通性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以交通组织为基础的城市骨架。

兴产业,就是协同发力做实产业支撑,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核心零部件为主导,以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旅康养为支撑的“2+1+1”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全年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合同投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探路径,就是创新跨省域共建新模式,围绕创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国家级试验区,拓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5318”改革成果,推进更多事项跨行政区办理。

固本底,就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持续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塑形象,就是持续提升新区品质内核,全面实施建成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竹苑、香炉山等市政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平安寨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新区综合配套能力。

专家解读>>>

从全国大局读懂重庆“一号工程”

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国家级特聘教授 姚树洁

“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重庆“新春第一会”上传出的这一重要信息,该如何看?我认为,只有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才能真正读懂“一号工程”所蕴含的深意。

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看待和推动,其战略目标是打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对“双核”之一的重庆而言,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更积极、更显著的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从全国视野分析,2022年中国GDP超过120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距离全球高收入经济体门槛1.32万美元仅一步之遥,预计今年可望实现质的突破——这将是中国大幅提升世界影响力的大事件。

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仍面临多重压力,要实现新突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理应挑起“火车头”“主引擎”的重担。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提出要加快实施“一号工程”,正当其时、正应其势。

再从双城经济圈的角度分析,不管是看经济体量、开放程度、产业体系,还是看区位优势、人口规模等指标,打造“第四极”的基础是较为扎实的、条件是基本具备的。接下来,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向纵深推进,实现发展能级的大幅跃升。具体来说,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生产和生活的平衡。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打造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同时,要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生活品质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让人才“近悦远来”,让市民安居乐业。

城市与农村的共享。做大做强双城经济圈,绝不是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独大”就可以办到的,必须释放“双核”的张力。这意味着,重庆要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区两群”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以双核引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构建起有效的城市动力源和农村动力传导体系,既用“极化效应”提升城市能级,又以“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县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内部与外部的融通。作为内陆城市,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提升改革开放能级至关重要。因此,重庆要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要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标杆,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本报记者 唐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