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必须切实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坚强阵地,这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有力保障。
守正创新担使命,培根铸魂育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强化党建引领、思政铸魂,积极探索育人规律,着力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办好思政课,播种理想、播种力量、播种希望。
以党建引领聚活力
锻造人才培养强引擎
2010年,在全市高职院校中率先独立设置思政课教研部;2016年,又在全市高职院校中率先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调整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
特别是2019年以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点强化政治建设和政治把关作用,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明确由党支部把好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审查第一关,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师资、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以中心工作促进党的政治建设。
回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之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始终勇挑先行重担,胸怀使命担当,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两翼齐飞”的良好局面。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并以优秀等级结项,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现拥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各1个,是全市高职院校中唯一的重庆市市级重点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
以建强队伍传动力
锻造思政创新生力军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遵循这一理念,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精心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
2018年来,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形式引进专任教师26人,目前思政课专任教师已达50人,高于教育部师生比1:350的要求;搭建校外名师面对面交流、校内导师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肩并肩成长三大平台,组建教改示范、科研创新、实践育人三个团队;积极落实领导干部深入思政课堂一线,及时解决思政课教学重要问题;建立岗位退出机制,凡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不合格的,或教学评价连续两年排后10%的教师,及时调离思政课教学岗位。
一项项举措落地落实,为思政课教师成长按下“加速键”。
目前,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人选3人,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春风化雨,润物育人。在这里,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好老师”“大先生”队伍正发展壮大,重视思政课、办好思政课蔚然成风。
以教学改革促效力
守好铸魂育人主阵地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以提升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为落脚点,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适合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六化四课堂”。
课堂教学“项目化专题化”,持续10年实施“任务驱动、活动引领”的“项目+专题”式教学改革;思政理论实践“网络化”,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单列实践教学课程2学分36学时,自主研发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实现全覆盖;形势政策线上线下联动化,自主开发形势政策网络学习平台,落实领导干部作形势政策报告、思政课教师主讲形势政策专题制度,调整和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全天候学习圈;核心课程资源库“多样化”,集成学习资源8000余个,受益师生达2.5万余人次;新媒体平台学习“内涵化”,每周定期推出“讲习时间”“思政空间”“声动红岩”等原创栏目,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六化”搭建起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骨架”,“四课堂”则令思政课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加有滋有味。
据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四个课堂”包括“1+1”课堂、移动课堂、联动课堂、展示课堂。如“1+1”课堂让思政课“新”起来,邀请知名校友、扶贫干部、行业企业优秀人士、优秀模范人物等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又如移动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将传统的思政课堂搬到革命纪念馆、企事业单位、田间地头等场所,实现思政课教师讲理论、相关单位负责人谈经验、学生亲身实践谈体会的有机结合。
学校还大手笔投入1400万元,建设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研究、宣传、展示于一体的“智慧马院”,为思政课建设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以深化科研提实力
激活提质增效“动力源”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延伸。教学科研“双支撑”,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优生态”。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以深化科研为抓手,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目前已形成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庆市市级重点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科研团队和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5个重大科研平台。
教研相长,硕果累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持主研各类课题8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自主设计开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获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在全国部分高职院校中实现成果转化利用。
办好“思政课”,答好“育人题”。
新的赶考之路上,学校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扎实推进“双高”建设,大力实施“提质培优”行动,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全国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喻永均 杨飏 图片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