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一场社会发现之旅 一次协同育人尝试 ——评委专家点评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 本报记者 李志峰 

六月十七日,沙坪坝区,“渝论·青年说”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颁奖仪式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6月17日,“渝论·青年说”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落下帷幕。活动由市委网信办、市教委、沙坪坝区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重庆日报(重庆日报网)承办,全市各高校党委宣传部协办。当天,50件网评作品从3817篇参赛稿件中脱颖而出,分获各类奖项。

评委专家如何看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重庆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刘海明:

一次青年学子展示才华的思维训练大赛

“举办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的专业评委之一,刘海明说,本届大赛由市委网信办、市教委、沙坪坝区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重庆日报(重庆日报网)承办,体现了对网络评论工作的重视,以及对青年大学生这一充满青春与活力群体的高度关注,既可以从比赛中发现写评论的好苗子,也给大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刘海明认为,本届网络评论大赛是一次思维训练大赛,“从评论写作中可以践行实事求是精神,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在青年学子成长的过程中,为群众的鼓与呼,就是真正的最大增量。”

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已经圆满落幕,刘海明说,互联网没有国界,网络评论大赛也不该有地域之别。重庆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继续举办的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也该有全球视野,扩大参与面。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网络工作部部长黄杰: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彰显时代感、大众化、青春态

“当代大学生既是网络新媒体的受众,更是改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黄杰说,首届重庆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的举办正逢其时。

在黄杰看来,本次大赛以“渝论·青年说”为主题,不仅扛起了塑造大学生精神的“思想大旗”,打造了大学生坚定立场的“表达空间”,更是吹响了思想共识的集结号,架起了党和政府、教育界、传媒界融合创新的桥梁,在激浊扬清中构建着网络空间文化共同体。

“当代大学生视野广阔,观点独到,一股青春的力量扑面而来。”仔细阅读了每一篇获奖作品后,黄杰说,能感受到本次大赛不同于传统评论比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直面时代问题、社会热点、焦点话题,彰显了时代感、大众化、青春态。

此外,大赛精心组织师生实地探访、专项调研、现场评论,给黄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场评论之旅,也是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发现之旅、精神成长之旅、思想融合之旅。他说:“大赛为我们发掘、培育和磨砺了一批有思想、懂网络、善表达的大学生网评骨干,为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办学舆论氛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宋龙华:

一次社会协同育人的全新尝试

宋龙华介绍,为了组织好比赛,学校在校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赛同时,特别重点动员了专业特色更相近的新闻学院学生。在收稿截止日期到来之前,学校把收集到的参赛作品进行了统一推荐。

本次大赛,西南政法大学参赛学生团队覆盖本硕博多个学历层次,参赛作品视野开阔,聚焦了文化传承、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在宋龙华看来,学生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思考比较深刻,提出了一些新颖观点。作品形式多样,除文图之外,还有融媒体作品。

“网络评论是相对比较难驾驭的写作形式,这次大赛为各个高校擅长或者有志于写好网络评论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练习和学习平台。同时,也为学校发现评论人才提供了契机。”宋龙华称,本届大赛由市委网信办、市教委、沙坪坝区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重庆日报(重庆日报网)承办,是社会协同育人的一次全新尝试。

宋龙华说,受本届大赛启发,学校将会配套举办网络评论大赛,并把对学生的网评能力训练与网络育人工作、与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相结合,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夏泽胜:

优秀作品推送到各高校,叫响“渝论·青年说”品牌

“学校的学生们对本次比赛的热情,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的收获也十分丰硕。”夏泽胜说,大赛期间,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陈伯青连续在重庆日报发表5篇评论文章,让他意外和欣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还借鉴“渝论·青年说”,开展了“二师青年说”,选拔出一些从事评论的好苗子。

“首届大赛十分成功,学生们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时代性、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夏泽胜说,对广大青年学子而言,本次大赛发挥了思想领航、舆论导向、启智润心、立德铸魂作用。

本次大赛投稿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网络文明、教育文娱、社会热点等多方面,很多作品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大赛可以总结出:网络评论工作要与专业和思政课程相结合,要与新思想理论宣讲相结合,要与宣传阵地建设相结合,要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这也让高校宣传部门深受启发。

他建议,本次大赛的优秀作品可推送到各高校,以此影响更多网评青年人才,叫响“渝论·青年说”品牌。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宣传部部长徐虹凌:

打造了一个唱响时代主旋律的正能量平台

徐虹凌介绍,为组织好本次大赛,学校成立了以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为牵头部门,各教学院、系为成员单位的大赛组织组,通过召开专题会、选题会、培训会等方式,在师生中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引导,并以“学习大讲堂”、青葵网络文化工作室为依托,与学生面对面开展选题、研讨和指导。

整个大赛期间,学校共收到经院、系两级遴选后报送的各类网络评论作品200余件。这其中,以文字评论为主要形式,占比约80%;也有少数学生尝试用漫画和视频,创新开展网络评论。

“在学生们提交的作品中,对‘网络暴力’相关话题关注度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举办这场比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徐虹凌说道。

徐虹凌认为,本次大赛为当代青年学生唱响时代主旋律提供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网络平台,“对参与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生活、打磨作品、学习其他优秀网络评论作品,提升了个人的思维、认知和写作水平。”

对学校来说,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大赛,能引导青年学生感受生活,严谨、富有建设性的思考,理性地书写文字,这对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人本化、生活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