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小小村庄“蝶变”故事登上央视 南岸区放牛村 发展乡村旅游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伫立在幸福广场的“三牛精神”景观设施

拥有独特设计的放牛村公交车站

放牛村杜鹃园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播出了南岸区放牛村的故事,讲述了这个位于重庆市南山风景区北部的村庄,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城乡融通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举措和工作思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生态与发展并行

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放牛村地处重庆南岸铜锣峡,位于南山北部南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水路进出主城咽喉,有石猿镇江、明代苗寨、古佛焚香、士卒磨刀、神牛踏青、铜锣朝天、抗战时期的较场坝、碉楼、飞机信号灯塔等遗迹。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60米,植被覆盖率92%,空气清新,四季分明。随产业发展,放牛村已无真正的“牛”,而“三牛精神”作为村子的精神内核,一直在指引着村民为家乡的振兴而奋斗。

近年来,放牛村创新“花卉苗木+特色民宿”农旅文融合发展思路,逐步打造花卉苗木、乡村旅游两大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已有南山桃花园、映山红园、盆景园、铜锣花谷生态园等7个休闲农业园区;引进打造“南麓”“南山里”“鉴宽山房”等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山间民宿40余家,形成初具规模的南山民宿集群。

作为一个典型的美丽休闲乡村,放牛村发展思路以紧抓“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线,从整体上对乡村的生态、生活、生产问题进行实践探索。为了进一步发展放牛村,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放牛村在地文化、生态资源、产业结构的分析,设计将目光聚焦于人文艺术之上。希望以艺术和人文为核心,对在地元素进行再创作、再开发和再利用,将艺术与自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一个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艺术作为未来旅游的驱动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活力。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牛村以生态产业升级、优化形象、培育品牌为更新思路,以“艺术在南山,放牛也艺术”为主题,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艺术赋能作用,进行重要节点改造与形象提升,力图打造集在地属性与艺术品味于一体的山野国际艺术村,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此游玩、创业,为放牛村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如今,在放牛村,从入村引导到路旁标识牌、宣传栏、道旗、公交车站等,牛的元素在村内随处可见,艺术化的牛成为了村庄的标志。

这些具有趣味性的“牛”形象取自放牛村恪守的“三牛精神”,结合毕加索笔下极简的表达,创作出具有国际审美的新形象。采用现代的视觉语言重新描绘乡土背景,以具有强识别度的牛与文化、具有强设计感的独特造型、具有强视觉吸引的色彩碰撞,创造令人感到舒适的对比冲突和丰富变化,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以点及面

以文兴业

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延续村庄肌理特征、传承村庄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加入艺术的融合与创造,用微更新、轻介入的方式对放牛村基础设施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与新功能的叠加,在村庄中引入建筑、导视系统、文化氛围装置、多功能配套设施等内容,以点及面,全方位促进文旅品牌在乡村落地生根,展现出一个有秩序、有文化、有内涵的新时代乡村形象。

从节假日“一房难求”的“打卡地”,到树立文明乡风、活跃乡村文艺氛围的和美乡村,放牛村以乡村旅游为契机,通过结合文化和乡村生活,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不仅有效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在弘扬乡土文化、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地方旅游、增加村民收入与提升消费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2年放牛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0万元,集体经济成员分红金额达262万元,村民每年人均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分红等收益超4.2万元。

目前,放牛村已经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放牛村“蝶变”的故事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注解,将为南山的发展增添更多助力。

文/图 谭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