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狠刹“代骂服务”这股歪风 张西流 

画/朱慧卿

“专业代骂,骂不赢不要钱”“强势跟帖,刷屏骂人”……近日,湖南省长沙市警方依法将在网上发布“代骂”广告的李某东抓获归案。据警方调查,自2022年10月至今,李某东以100元一天的价格,帮助客户在指定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人进行言语辱骂,非法获利近万元。

这样的现象并非孤例。那么,“代骂”行为到底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为何有人将此做成了一门“生意”?又该如何治理这一乱象?

所谓“代骂”,是指由商家提供的“代骂人”代替购买者吵架的一种网络交易行为。早在2016年,就有电商平台整改过“代骂”问题。时至今日,“代骂服务”非但没有销声匿迹,还渗透到了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上,甚至成为一种“热门服务”。“代骂”,无疑属于网络暴力的一种,已涉嫌违法。

首先必须指出,“骂人”与公共道德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即便其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问题商品。网上提供“代骂服务”,对个人来讲,不利于心理健康和素质提升;对社会来讲,这股戾气污染公共环境,有违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

从法律层面分析,“代骂服务”已涉嫌违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指出,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代骂服务”中,购买者和商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对于这两方来说,“代骂”的次数越多,“下单”的频率越高,后果就越严重。算好这笔账,就知道提供或购买“代骂服务”,终将得不偿失,甚至会付出巨大代价。

既然网上“代骂服务”,已经突破了社交平台最基本的秩序边界,相关部门就应及时叫停。治理“代骂服务”,需依法“掌嘴”,加大对该服务提供者和购买者的查处与惩罚力度,划出一条让人不敢轻易去踩的红线。

网络平台不是法外之地,网民要规范用语,管好自己在网上的另一张“嘴”。一方面,文明上网,不使用侮辱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语言,不当“键盘侠”。另一方面,离“代骂”服务远一点,既不做这种商品的提供者,也不做其消费者。一旦在平台上发现有“代骂服务”的广告,可以积极举报投诉,向平台和相关部门提供线索,大家一起来刹住这股有损社会文明的歪风,守护网络空间的清朗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