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用数字思政激活时代新人培育新生态 徐崇君 尤春艳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大会报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对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全面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普遍共识和重大工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牵引,要进一步发挥数字思政在铸魂育人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切实筑牢“根”与“魂”、激活“势”与“能”、统筹“立”与“破”,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营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生态。

聚焦立德树人,筑牢时代新人培育的“根”与“魂”。培养时代新人要始终强“根”铸“魂”久久为功,始终以育人育才为首要任务,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有机整体、共生结构。推进教育领域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既要顺应全球教育发展之大势,更要扎根中国大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办学治校中的凝聚力、引领力、战斗力。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好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数字文化传播新渠道,让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同时,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各种数字技术只是辅助手段,目的是拓宽教学场域、丰富教育场景,要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理论为基、以数据为用,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聚焦资源要素,激活时代新人培育的“势”与“能”。在新的“时”与“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运用各类数字资源要素,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厚植具有时代气息、创新气息的育人沃土。一是打造数字思政资源库。围绕理论政策、时事解读、热点分析、典型案例等专题,打造适宜师生的优质数字思政资源库,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提供支持、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支撑。二是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开发。挖掘“四史”中的光荣革命传统、红色文化内涵和英雄人物事迹,结合重庆实际挖掘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和文物遗产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利用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实现红色资源全景再现,推动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呈现和传播,更好发挥教育、传播、科普功能。三是加强数字媒体矩阵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平台引导作用,推动学校新媒体平台与高校优质思政类新媒体平台联动,构建“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立体数字媒体矩阵,强化重大主题联动、增强原创生产力,提升舆论引导合力。

聚焦能力建设,统筹时代新人培育的“立”与“破”。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变革,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升级,要从提升人的数字化能力建设入手,统筹好“立”与“破”,树立起立字当头、立破并举的科学导向。一是树立系统思维。教育系统要充分认识到时代赋予的责任及使命,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入“三全育人”格局中、融入学校办学治校过程中,强化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将各类优质数字资源有机纳入教学安排、社会实践、日常服务管理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心理健康品质、网络文明素养、文化品位。二是树立数字思维。高校领导干部要立数字思维、科学思维,破定势思维、惯性思维,树立数字化转型战略理念,推动学校教学及治理方式变革重塑;思政工作者需要主动学习数字知识、数字技能,善用数字资源及数字平台,提升思政工作的精准性、精细性、精确性,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时时、做到人人、做到处处。三是树立科学导向。要探索建立思政指数和改革育人成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功能,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建立起多向度、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指标,形成全链条工作闭环,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汇聚力量、营造氛围。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理工大学、市教委宣教处,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