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探索教师成长新路径 激活教师发展内生力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教师铺就成长“高速路”  

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上,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动力驱动系统检测维修与故障诊断”和“主题灯具设计”团队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持续发力。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深入推进人事与绩效制度改革,构建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培育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今,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位位教师坚守立德树人、担当育人使命,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力点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点亮学子幸福成长的明灯。

打好“组合拳” 激活“动力源”

练就新时代教育尖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输送第一资源?如何健全教师发展运行机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引路人”?

大力建设国内一流教师发展中心,健全教师分类培育和管理体系。学校精准把脉,以实际行动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理念创新是先导,机制创新是关键。学校勇于开拓,不断健全教师发展运行机制,从“师德为先、分类培育、分类遴选、分类发展、分类考核”等维度构建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培育体制机制。

完善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建成“五位一体”的国内一流教师发展示范中心,融合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发展研究、测评咨询、质量评估到教师发展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发展中心效能,搭建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平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构建职前职后一体、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优化国内外培训资源,强化第三方机构的“教学质量平台”监测,为教师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背后,助推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澎湃动能正在汇聚。

扣紧“成长链” 铸造“生力军”

铺就教师成长进阶之路

如何引领这批有活力、有干劲的老师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怀的路上不断前进?这一直是学校思考的核心问题。

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用教师培养链打通“大师”成长通道。

“结对师徒”锻造成长“加速器”,通过一对一帮扶结对,为新教师“手把手”引路。与此同时,严把入口关,加强师德师风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只是多维成长平台中的第一站。在教师成长的进阶之路上,学校精准发力,频亮绝招。

在国内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方面,优化教师岗位分类,完善培养制度和培训保障机制,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在企业实践一个月以上的教师占比达96%。

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1个。依托这些名师“孵化器”和“加油站”,一位位教师实现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

实施境外培养和工作计划,建立海外研修基地,开展校际教师出国(境)交流项目、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引进外籍专家和教师。组织100名优秀教师参加3个月以上的海外研修或工作,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累积达200人。

从新手到成熟,从成熟到卓越,完善的教师发展成长链,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梯队发展,让每名学生都有名师执教、有“大师”引路。

做强“人才芯” 构建“梦之队”

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教师队伍培养要剑指深层,靶向发力,要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这样培养出来的团队,才更富专业性和创新性,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天平说。

如今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尽展其才,名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加速形成。学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8%,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全国第五届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6项。教师主编教材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截至2021年,学校共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17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奖项6个。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着力点,执好追赶超越新画笔,跑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加速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李坤宏 卢风帆